纺织产业转移大会 王天凯:坚持产业转移和升级紧密结合
生意社5月18日讯 5月15日~16日,2012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交流大会在重庆召开。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地方工信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展开了一场企业与政府间“多对多”的对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紧密结合。
大会由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和中纺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工信部、中纺联合会的领导,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有关纺织服装园区、企业代表近300人出席了大会。
纺织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从纺织产业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对于中国纺织产业来说,产业转移主要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要率先实现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重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纺织产业转移必须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产业转型升级上。
朱宏任指出,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实现产业提升,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要与培育优势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注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王天凯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纺织产业转移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纺织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纺织行业的比重得到快速提升。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9.7%,比2009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其中中部五省占到13.9%,比2009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和纺织资源紧缺的矛盾,棉纺织和服装成为优先和重点转移的行业,转移项目的比重达到70%以上。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服装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5%,比2009年提高6.9个百分点。
2009~2011年,服装制造业产值增长超过一倍的有8个地区,分别是江西、湖北、河南、辽宁、安徽、湖南、四川和河北。近几年,向中西部转移棉纺织规模超过600万锭,2011年,中西部地区纱、布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39%和24.2%,比2009年提高5.3和3.5个百分点。产业转移促进了东、中、西部区域持续调整和协调发展。
王天凯在会上强调,整个产业也面临着世界经济一波三折、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挑战,行业必须主动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对今后5~10年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产业转移其实质就是升级,要坚持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紧密结合。
此外,大会以“转移、升级、创新、共赢——中西部纺织产业转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办了对话及交流活动,政府和企业之间进入了更实质的交流对接环节。王伟围绕《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中国纺织产业如何科学有序地转移”以及“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国家和政府对纺织产业转移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未来产业发展将呈“量放缓,质提升”的趋势。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李进才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产业的总体规划布局,及近年来东中西部纺织产业发展状况、中西部地区可利用的地区资源优势等发表了观点。
中纺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转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从目前各地纺织产业的转移情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纺织企业直面国际国内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从“危”中求“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用创新思维推进纺织服装行业产业转移。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产业转移办公室副主任朱北娜则对棉花的资源利用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近年来棉纺业转移至中西部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作为纺织行业产业转移企业与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安徽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重庆金考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明和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赵欣,在会上介绍了成功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应发挥的作用,与会代表展开了思想交锋。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和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提出,为了促进纺织产业转移,应尽快建立国家纺织产业转移仲裁委员会。
恒力集团副总经理来建生则认为,产业转移更多的应该是市场行为,政府在产业转移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放在规划、优惠政策及服务上。
在随后举行的“东西部纺织项目对接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形成一个基本共识——纺织产业转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