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产业:品牌建设破解产业升级瓶颈
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
生意社5月21日讯 针织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知名度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品牌已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产品的符号,更体现了产品内在的价值,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无形资产,如何将品牌建设的理念贯通上下游领域,并不仅仅是打造针织品牌,还包括在生产、设计环节将市场细分,通过差异化品牌战略赢得先机。
记者:“十二五”针织行业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林光兴:“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和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优势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形成适应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要求的品牌培育体系,培育拥有国际知名度的面料品牌,成为国际顶尖品牌服装的面料供应商。扩大针织成衣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形成5~10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品牌,使我国针织服装服饰产品知名品牌年销售额占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额比例达到10%。
记者:如何实现这一具体目标,依靠哪些基本原则?
林光兴: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加强国际合作,充分运用全球资源,促进优势品牌企业的发展壮大;坚持以政策为导向,综合运用指导和规范等方式,为自主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在任何一个行业,品牌建设与培养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针织领域,品牌的建设重点要关注那些环节?
林光兴: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提升行业品牌贡献率,是针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品牌建设要围绕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方面开展工作。
质量方面,通过工艺优化、装备改进、技术进步、管理科学措施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市场上确立可信赖的质量地位。
创新方面,大力推动基于有效需求的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和产业集群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整合资源,积极尝试新型多元化的创新体系建设,结合自主品牌和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策略,实现品牌企业和集群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快速反应方面,加强对流行趋势的研究,实现产品开发到产品上市的短周期运行,快速反馈市场信息和流行元素;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在针织行业中的应用,提高品牌所蕴含的全面快速反应能力。
社会责任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责任领域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强对先进企业和成功案例的宣传。全面推广针织生产先进工艺技术,向消费者推广低碳环保针织品。引导和组织更多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参与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打造负责任的产业链。
记者:企业应如何实施名牌战略,如何打造区域品牌?
林光兴:针织行业培育更多的知名品牌,打造区域名牌,要从多角度入手。品牌培育要坚持以创新为品牌发展的灵魂,大力推动基于市场有效需求的创新活动,积极尝试新型多元化的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市场话语权。企业培育品牌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至少做好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等各环节的工作。
第一,完善产品设计。企业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必须有独到的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建立一支优秀的设计师队伍,保持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和市场影响力;通过与国际国内著名设计室建立合作,通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根据流行趋势,开发适合消费的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第二,加大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采用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工艺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使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第三,确保质量。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提升企业质量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利用高新技术完善质量控制手段。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同时推行高于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标准。企业产品标准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第四,优化供应体系。在资源合理配置下,积极参与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与流程再造,建立巩固的合作关系;采用精益生产管理和快速处理资讯系统,不断优化供应链流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企业通过增强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控制能力,占据产业链中执掌采购权的控方环节,即便在需求低迷等不利环境下,也要主动有效地占据市场。
第五,拓展营销渠道。建设营销网络、控制营销渠道是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有效手段。企业可以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尝试实体店与网络销售的结合、品牌虚拟经营、新型生活体验馆等多种方式,推进品牌化、规模化、网络化经营。重视专业市场,利用专业市场推广品牌和扩大市场影响力。此外,要实施品牌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将自主品牌推向国际市场,推动自主品牌的国际声誉。通过参加并举办国际展会,与国际著名品牌开展合作,跟踪前沿技术,强化销售服务渠道等。
推动区域品牌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进一部发挥集群优势,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发布流行趋势,推动时尚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定区域优势品牌产品标准,带动集群产品质量提升;加强区域品牌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意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对区域品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区域市场的认可度,提高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确保自主品牌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