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绒不足 天价羽绒服大“瘦身”
生意社5月22日讯 近日,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桂晓春通过对自己4岁的女儿所穿的衣服进行温度测试,将不同材料的衣服按照温度进行了划分。如:一件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这条名为“穿衣法则”的帖子一出就在微博引发疯狂转发,虽然已有专家表示该测算法则并无依据,但还是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9℃羽绒服成为焦点。网友“如梦令”表示:“如果说五年前300元左右买的羽绒服有9℃的话,今年花上上千元买的名牌羽绒服都未必有6℃,价格越涨越高,羽绒服却越来越不暖和了,寒心!”
羽绒服涨价凶猛消费者抱怨“不够暖和”
“买不起羽绒服了!太贵了,今年的羽绒服稍微看上眼的没有下来1000(元)的,还是先买件厚棉服凑合着穿吧,等年底商场大规模打折时再过来看看。”在山东济南市银座购物中心泉城广场店门口正准备离去的市民王大妈这样告诉记者。
王大妈说出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声,羽绒服价格年年看涨让不少市民感慨越来越“买不起羽绒服了”,只能打消购买意向或该买棉服过冬。更令人费解的是:不断涨价的羽绒服却越来越“薄”了。
在同一地点,稍后记者又拦住了一位刚购买完羽绒服的年轻女士韩小姐进行采访得知:韩小姐刚花了1890元购买了一款OCHIRLY新款羽绒服,“不是特别暖和,下雪时候穿肯定冷,不过OCHIRLY的款式比较显瘦又时尚……价格不算便宜,但是现在的品牌羽绒服差不多都是这个价儿……平时出门都坐车,家里跟公司都有暖气和空调,这个厚度可以接受。”
刚从扬州旅行回来的山东大学研究生及资深驴友张小姐表示,“现在售卖的大部分品牌羽绒服比较适合较为温暖的南方城市穿着,在济南或更为寒冷的哈尔滨等北方城市有点太薄了,很难应付寒冷的冬季气温。”张小姐还告诉记者,自己最厚的一件羽绒服是大一的时候花299元购买的美特斯邦威当季五折羽绒服,“今年同班同学购买的羽绒服最便宜的也得八、九百,而且都没有我那件美邦(美特斯·邦威)的老款羽绒服暖和,感觉现在的羽绒服越来越贵却越做越薄了……”
记者走访济南恒隆广场、万达广场、贵和中心体育中心店、银座购物广场泉城路店、华联商厦西市场店等大型购物商场并对随机选取的30名顾客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28名顾客均表示感觉现在的羽绒服价格偏贵;其中20名顾客认为羽绒服不够保暖,剩余7名顾客表示厚度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室外活动时间较短,不需要太厚的羽绒服),另外3名顾客认为羽绒服变薄后更显时尚,太厚的羽绒服比较老土反而没人愿意买;其中19名顾客认为选购羽绒服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款式,其次才是保暖度,其中就包含13名认为只要款式够时尚即使不够保暖也会购买的顾客;记者还发现年龄在16~32岁左右的年轻族群对羽绒服款式要求要优先于保暖度,购买品牌侧重于ONLY、VERO MODA、JACK&JONES、OCHIRLY、KAMA、美特斯邦威等高街品牌;年龄偏高和稍幼的中老年和儿童顾客则更倾向于波司登、雪中飞、雅鹿、坦博尔等传统老牌羽绒服品牌。
羽绒服快时尚化消费者不知充绒量
记者走访在商场各品牌羽绒服专柜前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所售的羽绒服产品主要有含绒量和充绒量两种含量标注。而消费者在购买时,习惯于先摸摸厚薄;其次再考虑长短(普遍认为长款羽绒服比短款羽绒服更为保暖);部分消费者会留意到羽绒成分和含绒量,认为一般含绒量在90%以上,就绝对是保暖效果好的羽绒服;对充绒量则甚少有人知晓。
而事实上,根据关于羽绒服最佳填充量分析的报告显示,羽绒服的充绒量才是直接影响到羽绒服保温度的关键。通过对1g、3g、5g等不同充绒量的羽绒垫的保温度进行测试后发现,充绒量每5g其保温度为1℃。一般人体所能感受到的,衣服带来的最舒适温度为32℃左右,但由于羽绒服并不会和皮肤直接接触,因此羽绒服内的温度达到25℃则为最舒适的温度。
如果按照5g羽绒充绒量的导热系数为1W/m.℃为标准计算的话,羽绒服的充绒量要达到130g才能满足最高26℃(25℃正负差值为1℃)的最舒适温度标准,而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羽绒服充绒标准。
很多专柜的导购人员往往不会主动把充绒量告诉消费者,或者利用消费者分不清含绒量和充绒量的区别,以含绒量来误导消费者以夸大保暖效果。甚至在消费者质疑太薄不够暖和时会以“在库房里被压瘪了,回家挂一下就蓬松了”来搪塞。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ONLY专柜店员告诉记者:“我们店的顾客购买羽绒服时,很少过分计较保暖性,甚至把保暖性看做一个附加值。售价上千元充绒量却不足100g的羽绒服照旧销售火爆,因为主要是面向年龄在18岁~30岁的年轻女士,这些人更关注时尚度,主要对羽绒服的设计要求比较苛刻,一定要显瘦。所以即使保暖性不够好,依旧有市场。”
消费者刘先生表示:“今年波司登、雅鹿、雪中飞等老牌羽绒服款式更为时尚和多样化,但是价格也确实涨了不少,摸上去感觉反而没有前几年的款式厚了。不过现在大家更注重生活品质,也不可能像前几年一样,一件羽绒服穿好几年了。”
由此可见,国内羽绒服市场正慢慢走向快时尚化、品牌化,过去那种厚实耐穿的羽绒服已经再也难寻踪迹了。
原料涨价与天价广告费品牌HOLD不住羽绒服价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品牌羽绒服经销商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出台的《羽绒服装国家标准》中,只规定了羽绒服的含绒量必须要达到50%以上,而并没有规定充绒量的克数指标。这也给部分服装企业提供了一个钻空子的机会。100g的充绒量只适合在南方较为暖和的季节里穿着,北方寒冷的冬季或者南方寒潮来袭的时候,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在200克以上才适宜保暖。但市面上销售的羽绒服能够达到200g标准的少之又少,反而100g左右的羽绒服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广告费用的增加。这几年,不论是老牌羽绒服品牌还是新晋的高街品牌都倾向于品牌化的营销模式,过去那种仅靠口碑和产品打开市场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明星代言等广告成本水涨船高,羽绒服价格自然也就涨起来了;另外,品牌还会从原材料上节约成本,充绒少点,对于作为主要受众的年轻族群影响不大,反而更迎合他们要求的轻便、显瘦的购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