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的高科技的“桑树”
“桑树在哪呢?”“这地里连片都是桑树!”
记者近日来到丹阳市云阳镇的千亩桑园,举目却见不到一棵桑树。在技术专家赵照荣的提醒下,记者低头才看到,地里一窝窝韭菜一样的植物,就是他们叫做高科技的“桑树”。
细看这桑树,只有十几公分高,连主干都没有,一簇簇枝桠上冒出细密的嫩叶,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个“植物”和印象中一人多高的桑树画上等号。“它不但长得像韭菜,采桑叶的时候也像是在割韭菜!”赵照荣说,这种桑树最高长到60公分,它的叶子不是摘的,而是用刀割,连着枝桠嫩茎一起割,割一茬长一茬,桑叶亩产万斤,产量比传统桑树高出30%。
光是桑叶产量高,还称不上是一场“科技革命”。传统桑叶只能养蚕,一旦蚕丝行情不好,桑树就是废物只能砍掉,让人惊讶的是,这种桑不光能养蚕,还是极好的饲料。“这种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5%,比玉米的含量高三倍,是天然的高蛋白饲料原料。”丹阳市田园圣树专业合作社社长邹川洪说,通过与省农科院、南农大联合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桑蛋白饲料,注册了“田园圣树”的自有品牌,这里的桑叶不通过蚕吃了吐茧纺丝织布,就能直接转化真金白银。去年,他的合作社一家就收购了162吨桑叶。
重塑产业链,传统桑树种植拓开了全新的市场空间。在丹阳,高蛋白桑饲料用来喂鸡,叫响了“陌上桑”鸡蛋品牌。经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鉴定,“陌上桑”蛋黄比重超过普通鸡蛋的13%,蛋白硬度和胆固醇含量大幅降低,胆囊炎患者也能吃。仅田园圣树合作社一家,春节期间接的订单还有1000箱没有交付。
丹阳市农委蚕桑站庄站长介绍,为传统蚕桑产业找新出路,也是被“逼上梁山”。以前都说丹阳三件宝,棉花蚕茧杂交稻,鼎盛时期,丹阳桑树种植面积达10万亩,有“春蚕看丹阳,秋蚕看海安”的美誉。近十多年来,单纯的“桑-蚕-丝”传统产业链条不再稳固,因为桑种植处在产业链最底层,受市场经济波动性影响最大,行情一变,桑农只有忍痛毁桑弃桑,全市的种植面积锐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如今,一场“科技革命”,让这一局面彻底改变,现在,丹阳桑树已“走”出丹阳,在省内外建了三个种植“飞地”。
相邻的访仙镇仁里村村民言光明,就是这场“桑树革命”的受益者。“一亩桑产万斤叶,保底价3毛5一斤,去年下来,10万块钱纯收入稳稳赚在手里。”言光明说,长了十几年蚕桑,最怕的就是市场不稳。春蚕效益还好一些,后面几茬基本都是亏,过了春天桑叶就一文不值。现在有了新出路,茧丝行情好,桑叶来养蚕;市场一变,就卖给饲料厂,种桑树旱涝保收,自家承包地也由原来的七八亩扩到了30多亩。
“云阳镇有块一百多亩的桑园,因为亏本,去年都准备砍掉了,加入桑叶合作社后起死回生,今年还准备扩呢!”丹阳市农委主任陈智仁兴奋地说,以前桑叶落在地上烂掉,现在是落进银行变钱,真正变成了桑农的摇钱树。除了桑饲料,丹阳又跟西南农大联合开发蛋白粉,从中国蚕研所引进专结桑葚的新品种“大色”……打破了桑对蚕的路径依赖,丹阳桑种植将再创辉煌。
丹阳“一棵桑”的命运之变,价值更在“桑”外。省农科院专家调研时介绍,我国是一个蛋白质植物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每年需要进口3750万吨大豆等蛋白质原料,依存度超过70%。检测发现,一亩桑叶的蛋白质含量等于五亩黄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将置换出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