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服装代工产业链】从制造到创造


http://www.texnet.com.cn  2012-05-23 14:42:19  来源:服装界 收藏

  生意社5月23日讯 对制造环节的掌控能力,也是打造品牌的关键

  “其实国外的牌子早就已经认可了中国工厂的技术。”广东盛宏服装的郑厂长表示,他们工厂做的Armani都是成品,有时候订单多也会包给下边的合作企业。

  问题的关键是,仅仅有技术,成就不了品牌。“做品牌并不容易。”一位仍在代工的服装老板向记者感叹。

  他曾尝试自创品牌,但由于缺乏经验,资金被消耗得一干二净,品牌却不见起色,最后只好放弃。

  要做品牌,就要转型。

  “品牌”一词源于古挪威语,意为“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生产者的产品(包括劳务)。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品牌的特性价值正日益成为一种市场的统治力量,它以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控制着消费者,控制着市场。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做代工,中国一些OEM企业已经慢慢延伸到上游的设计和品牌运作环节。规模较大的加工厂已经在向研发转型,如兴昂国际、联泰、溢达等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

  据悉,兴昂国际有超过三千名的研发人员,每年的研发经费接近十亿元。只要客户提出一个概念,兴昂国际的设计团队可以短时间内设计出至少五种款式,一年可以设计出超过十万个款式。

  兴雄厂门外树立的告示牌显示,兴雄也在开发自主品牌,名为Stella Luna,目前在国内各省会城市上市,已有102家连锁店。

  同时,对制造环节的掌控能力,也是打造品牌的关键。

  Prada此次入股代工企业,被外界认为是意在获得对生产环节更强的掌控力。此次入股代工企业首先是为了掌控生产环节,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主攻国内市场的OBM,如雅戈尔、杉杉、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原料、配置生产网络、构建营销渠道,在国际市场打响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国际市场营销渠道的构建,没有国际化的品牌无从构建国际市场营销渠道。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当地升级。

  江苏金坛、南通的服装出口加工企业,单类型向高档次、高价格、高附加值转变。

  而之前,大陆货比例过大,大批量、低价格、低利润订单占总量的80%左右。

  在晨风集团的昆山工厂,毛利率小于30%的订单不接;有些企业甚至放弃了安踏、特步等名牌产品的订单,将全部加工能力用来满足利润较高的日本订单的生产。

  同时,晨风还大力加强设计能力,成立了研发中心,目前有13个设计师、17个版型师,业务模式逐步由OEM向ODM过渡。

  南通东帝纺织有限公司也高薪聘请欧洲设计师,加强产品开发,不断推出新品牌。同时在稳定客户、优选客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除了提升生产品质外,很多企业转向内销。

  “这一年,实在太苦了。”浙江兰航服饰有限公司老总徐东红说,2011年新创的德丽芙品牌,即是其转型之作。然而,加工厂借口说人工成本高了,要提价,徐东红没办法,只能多交了一半的钱,拿到货还有不少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我后来告上了法庭,但那家工厂也解散了。”她说,“同时,不少代理商拿货后直接消失了。”

  虽然如此,但是很多企业,加入到内销中来。

  南通先锋镇双盛服饰有限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将出口加工模式转向附加值更高的户外产品,成立了面向国内市场的五度空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户外产品原创品牌5度空间已经投入市场,在全国18个城市进行直营和加盟销售,电子商务也已同步开展。

  目前,腾旭服饰老总徐云旭不是在建厂房和招收产业工人,而是在为温州服装发展大厦平台的推广奔走着。

  而腾旭服饰给外商代工这部分,已经基本都外包出去了,自主品牌TRACE(翠丝)也打算找国内工厂代工。

  和徐云旭一样,江苏南京一家服装企业也正在砍掉自己的车间,这是一家上世纪90年代初起家的工厂,开始做内销。

  老板王先生说:“我们下一步重点要发展的业务是店面拓展,直营店和加盟店争取在今年翻番。”

  而南海的新怡内衣,则在2005年启动了内销计划。2005年至2010年,这家公司的内销比例从最初的5%,逐年调高到10%、15%、20%、40%和55%。

  同样,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的博士蛙也经历了一个转型过程。原来的博士蛙,也是做加工起家。但董事局主席钟政用却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于1996年开始探索销售通路。

  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那时,《哈利·波特》第四部全球同步上映。博士蛙通过谈判,拿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卡通形象品牌授权,自行设计童装款式并在终端销售。

  紧接着,博士蛙接连拿下了网球王子、NBA、曼联、尤文图斯等7个授权品牌。

  随后的2008年,钟政用在日本注册了品牌“Baby2”,委托日本贴牌加工,自己则专注于建设品牌和打理渠道。一个优秀的童装品牌做了起来。

  而顺美也像其他企业一样,在扩大内贸中,最先遇到的是产品设计问题。

  “原来我们只做西服,不注重研发设计,现在除了西服还做领带、男装,尽量把产品丰富起来,让顾客感觉我们不只是西服,而是做男装和生活方式。”顺美老总薛宝金说。

  转型前,顺美只有三五个设计师,加大内贸后,顺美从意大利引进设计师,现在已有15个设计师。

  2011年,顺美总经理薛宝金宣布:“顺美已经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型,逐步扩大内销市场。”

  有了成功的渠道与品牌,加工就不成问题了。“我认为把产品开发好,把网络扩大,就不怕没有地方加工。”龙达飞董事长陆祥龙说,他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开发、网络建设等方面。

  1997年,在亚洲金融海啸冲击下,大杨集团也逐步由OEM模式发展到ODM,即变成原始设计商,根据其他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

  然后,在此基础上,大杨又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创世”。

  而此次金融危机到来之际,大杨却有了更足的底气。大杨为此设置了生产专线,并开始打造单量单裁公司。同时,大杨启动了网络直销品牌YOUSOKU(酷格部落)。

  同时,设计师品牌也可以与OEM企业联手。许多中国设计师品牌都做过尝试。状态服饰董事长毛继鸿认为:“国内一些OEM企业,通常在量方面的门槛太高,像我们例外品牌,都是小批量,找到国内的厂家,人家都不给做,嫌量小。他们习惯做国外订单。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到意大利找人做。”白领董事长苗鸿冰证实了这一点:“现在许多意大利企业给中国加工,主要是做ODM,国内加工企业这方面的水平要差一些。”国内OEM企业要转变思维方式。原来都习惯了做大单,做长单,“以后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开始做小单,做短单。“

  对此,杜钰洲指出,“中国服装业最缺乏的就是设计创新。另外,还要研究供应链系统、物流设计、商业模式。这几年,一些品牌不断地开店。开店能够扩大销售,但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库存。不是店开得越多越好。‘控制力’是扩大规模的关键。只要我们处在跨国供应链的低端,就永远不可能出顶级品牌。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服装代工  产业链  中国制造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