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蚕宝宝开始上“山”
生意社05月28日讯
记者 王超英 通讯员 戴建忠 摄/文
海宁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海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蚕俗文化因世代积聚而底蕴深厚,“祭蚕花”、“扫蚕花”、“望蚕讯”都成为江南蚕俗文化的代表,特别是周王庙镇云龙村蚕桑生产习俗已成为浙江省级、嘉兴市级和海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早在4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宁一带就已栽桑养蚕,并已初步掌握了织绸技术,为蚕桑文化代表区域之一。
上蔟,也叫上山,是蚕成为蚕茧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处理不当,将导致不结茧蚕、茧质差等问题发生。要按照上蔟迟早,做到分批采茧。
由于今年前期气候条件不错,春蚕生长良好。日前,我们用镜头记录了黄湾镇(尖山新区)大临村23组凌根荣家饲养的近三张蚕种上蔟情况。
凌根荣在查看蚕宝宝上“山”情况
茧"> |
爬“山”做茧
养蚕师傅来指导
吐丝做茧的蚕宝宝
灿烂的笑容里充满了对丰收的信心
凌家人时刻关心宝宝上“山”进展
记者 王超英 通讯员 戴建忠 摄/文
海宁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海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蚕俗文化因世代积聚而底蕴深厚,“祭蚕花”、“扫蚕花”、“望蚕讯”都成为江南蚕俗文化的代表,特别是周王庙镇云龙村蚕桑生产习俗已成为浙江省级、嘉兴市级和海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早在4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宁一带就已栽桑养蚕,并已初步掌握了织绸技术,为蚕桑文化代表区域之一。
上蔟,也叫上山,是蚕成为蚕茧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处理不当,将导致不结茧蚕、茧质差等问题发生。要按照上蔟迟早,做到分批采茧。
由于今年前期气候条件不错,春蚕生长良好。日前,我们用镜头记录了黄湾镇(尖山新区)大临村23组凌根荣家饲养的近三张蚕种上蔟情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