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纺织女工的执着人生
生意社5月31日讯 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瘦瘦小小,说话干脆利落,这是刘亚娟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刘亚娟是长春东方纺织集团的一名技术人员,1997年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同年分配到长春东方纺织集团,她是该厂惟一一名学纺织出身的本科大学生,也是惟一一名女技术员。16年来,虽然企业经历了低潮、改制、迁址,但刘亚娟却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为企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着。
多年来,她在工作中多次进行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2009年她带领的工段被长春市总工会评为金牌团队。2011年,她被长春市总工会评为职工技术能手,今年她又获得了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
来到了刘亚娟工作的车间,机器的轰鸣声让大家几乎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而且干燥、闷热,厂房内还飘满了纱尘,但刘亚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干就是16年,再苦再累没有怨言,2006年、她经过多次试验和分析,在棉纺技术杂志上出版了《降低粗纱重量不匀的技术措施》论文,并将此项技术在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稳定的作用。2009年因为生产品种的调整,原有的粗纱机台供应紧张,为了解决生产难题,她率领本工段的员工将2台120锭粗纱机改造为132锭,每日提高产量500公斤,全月增产15吨同时节约用电700瓦,每月增收约5万元左右。“她技术过硬,又肯吃苦,爱学习,为企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我们的好榜样。”和她共事多年的女工范萍对记者说。
刘亚娟不仅精通纺织工艺,而且在设备维护上也是一把能手,风箱是一种易损设备,以从前的维修方法,损坏后要将原有的焊点溶化后再焊接,耗时较长,影响生产。于是她萌生了突破传统的维修手段的想法,在她和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研究实验,终于利用废旧的棕条做边框,将铜网用螺丝紧固在两边边框中间,30分钟就能修好了一个风箱,大大降低了修复时间,为企业节省了用工,降低了材料消耗。
多年来,别人每周工作5天,刘亚娟每周工作6天,晚上和周日加班对她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她以这种对企业无限热爱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这种精神正是劳模精神,是所有人应该学习的精神。(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