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县:优质茧补贴后的均价33元/公斤
“我家养了4张纸,卖了5000多元,养蚕划得来!”6月6日上午,在高县罗场镇蚕茧收购站门口,该镇田村蚕农钟玉龙手里拿着一叠百元大钞笑得合不拢嘴。养蚕收入是老钟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去年他家蚕茧收入达到2万元。“除了菜园地外,我的地头全是一步成园桑园,这些年蚕茧价格高,都在30元/公斤以上,一家人生活全靠蚕宝宝了。”
在该县蚕桑技术员张世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罗场镇田村蚕桑基地,田间、坡上、湾头,到处都是成片桑园,朦朦细雨下嫩绿的桑叶格处惹人喜爱,在一专用蚕房前,村民张朝容正在堆满蚕茧的蚕簸里再次选茧,“这是出售之前最后一次选茧,把还没有清理干净的黄斑、双宫、血茧拣出来,春茧估计不会低于140公斤吧。”
据张世华介绍,罗场镇目前有桑园3.2万亩,年发种达到3万多张,蚕桑产业连续8年保持“川南第一镇”的名号。“今年春蚕遇到温差大、后期低温袭击的影响,技术人员及时分村组进行轮流培训、到专业大户家中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春蚕全镇发种4924张,产量可达到3500担以上,按照现在优质茧补贴后的均价33元/公斤,估计像老钟这样春茧收入5000元的,至少有400多户。”
高县全县有桑园18万亩,养蚕户3万多户。今年春蚕发种46446张,产量可达3.2万担。“去年产茧10.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1.58亿元,蚕业人均收入976元,蚕业综合产值4.39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川南第一。”该县立华蚕茧公司经理刘云开介绍说。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东桑西移”政策和被列入全市10万亩高效低碳蚕桑产业带核心示范区的有利时机,以提高品质和效益为核心,增强产业化经营的内驱力,促进了蚕桑特色产业效益的不断提升。
记者从该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了解到,“十二五”末将建成标准化蚕桑基地22万亩,发种28万张,产茧20万担,蚕农综合收入3亿元,行业实现产值超过5亿元,税利3000万元。“我县的蚕桑产业就是要瞄准集约化规模化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建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丝绸文化展示平台建设等六个方向进行发展。”该县蚕管办主任靳绍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