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本大涨 服装代工遭遇生死劫
生意社6月25日讯 夏至后,新款夏装迎来热卖旺季。不过,与往年随处可见“中国制造”不同,今年上市的新款更多来自泰国、越南、孟加拉国等地。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因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在这股浪潮中,重庆服装代工企业也未能独善其身,部分企业订单最多剧减近一半。
ZARA、耐克产自东南亚
26岁的罗露是不折不扣的ZARA粉丝。近日,她在沙坪坝煌华ZARA店买了两件衣服,一看吊牌,发现上面标注着“原产地:孟加拉国”,其他的裙子等,也大多标着产自摩洛哥、印度、葡萄牙等地。“以前大多数衣服不是Made in China吗?”罗露不解,为啥现在这么多衣服在东南亚等地生产?
24日,在观音桥H&M店,记者随手拿起几件今年的新款,发现H&M衣服上标的产地,果然很多是东南亚国家,“Made in China”的标志非常少。
其实,一个现象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
例如颇受年轻人热捧的品牌耐克。记者查阅耐克历年年报看到,2001年,中国生产了其40%的鞋,排名世界第一,越南只占13%;到了2005年,中国的份额降至36%,越南升到26%、排在第二位;2009年,中国、越南分别以36%的份额并列第一;2010年,越南的份额升至37%,超过中国的34%。从2010年开始,“产自越南”的字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耐克鞋上。此外,另一大全球知名品牌优衣库亦计划从低价服装品牌G.U.开始,向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工厂增加委托生产,将目前中国以外20%~30%的生产比率提高到50%。
企业订单锐减近一半
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一度吸引国外品牌抢滩中国,寻找代工企业。然而,近两年来,不少代工企业已经感到阵阵寒意。
近日,在朝天门渝派服饰大楼里,看着店内悬挂着的新款时装,高松却高兴不起来。他是我市金贝依服饰的老板,因看好外单比内销批量大的优势,今年他将所有的业务都押在了外单上。
让他没想到的是,国外市场一反寻常的“冷”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订单减少近一半。与此同时,他到手的利润也在大幅“跳水”,一方面是不断上涨的水电、人工、物流等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客户不断压低价格。过去代工利润可以达到加工费的20%~30%,然而现在已经大幅缩减至不足10%。
“做外贸代工一套服装可以赚两三百元,然而从去年开始,外贸形势越来越差,利润低薄。”万紫风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良强说,即便有时明知这个单子不赚钱,但为了留住客户,大家还不得不抢着做。
“重庆的服装企业中,有10%为外贸加工型企业。2008年,劳动力成本上升,代工企业利润开始下降。过去代工企业平均利润在10%~15%,高的可以达到30%,现在较高的代工利润也只有8%。”重庆渝派服饰协会秘书长李勇表示,生存遇冷,不仅仅是重庆,全国各地的代工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分析
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
重庆渝派服饰协会副会长黄明伟认为,快速上涨的劳动成本是订单流失的主因。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从2008年至今,重庆地区服装行业普通工人月工资从1000~1400元/月增长到2000元/月左右,如果折算为美元,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人工成本增幅就达1倍多。加上重庆服装生产所需的辅料,需从广东沿海等地购买,原料成本也贵出一倍以上。
“这直接导致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他表示,采购商为了维持成本运作,会选择将订单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地区或国家。
对于目前人工成本究竟给企业造成多大困扰?日前,卓创咨询分析师孙立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列举了一组最新统计的数据,与孟加拉国相比,国内纺织品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88~300欧元,而当地工人工资仅为80欧元。与泰国、越南相比,国内劳动力成本是当地的5~6倍,差价最高可达10倍!
应对
企业抱团打响区域品牌
面对困境,部分企业老板想通过运作品牌,脱离产业低端竞争。不过,实践起来,却颇感不易。
“我们也很想走品牌之路。”渝派服饰旗下一周姓老板有过一次失败的尝试,“自主品牌要涉及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个过程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重庆服装代工企业选择了蛰伏策略。有的继续现有的代工模式,通过“增量”逐步做大规模;有的从制造出发,往设计发力,争取国外品牌的代理权,采取ODM模式(指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生产;还有的为了稀释风险,同时采取代工和品牌两种模式。
“重庆服装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靠一己之力打造个体品牌有较大的难度。”李勇表示,今后3~5年,将通过组织企业“抱团”到各地参会,增加渝派服饰的亮相率,建立起渝派服饰的整体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