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知识]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生意社6月26日讯
纺织品的功能化要求是随着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生产功能性纺织品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既涉及纺织、染整行业,也涉及化纤、精细化工等行业。
要使常规的纺织品具有功能性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采取某些特种纤维和功能化纤维,开发生产具有相应功能的功能性纺织品。如目前采用彩棉、竹纤维等天然纤维和羊绒、驼绒、人发等短毛类特种天然蛋白质类纤维以及抗菌纤维、阻燃纤维等功能纤维为原料,开发的新型复合功能纺织品。二是对纺织品进行功能性整理,即对纤维、纱线及织物成品采用整理剂对其功能整理、涂层或改性等后整理方法,赋予产品所需的功能。如用有机氟整理的耐久性抗油拒水织物,采用聚四氟乙烯涂层生产的防水防风透湿织物,用抗菌剂整理的抗菌织物等等。三是采用具有高性能如超高强、高模、耐热等纤维材料开发具有相应功能特殊用途的纺织品,如用芳纶生产防弹衣、耐高温服等。
1功能性纤维制备功能纺织品
可用功能性纤维采用常规的生产工艺制得相应功能的纺织品。功能性纤维,也称高功能纤维、新纤维,其涵义除具有“纤维、织物、服饰”这一功能外,还同时兼有一些特殊功能。另外,功能纤维有时也指在纤维的一般形态功能上赋予新的特殊的功能,所以广义地讲它也包括高感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及高功能纤维。
功能性纤维的制备大都采用以下方法或是几种方法并用:
(1)对纤维进行表面加工,即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赋予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一些新的特殊功能。表面加工法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法和树脂整理法等。如抗静电纤维的制备采用的是表面处理法。处理时,可采用离子络合,在纤维表面先用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处理,再用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处理,使纤维表面被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络合物所覆盖,从而达到吸湿和抗静电的效果。
树脂整理是将具有一定功能的树脂(如抗静电、阻燃等)通过浸、轧、熔、烘等工艺而粘附于纤维表面,形成极薄的保护膜,从而使纤维具有某种功能。
(2)对常规合成纤维材料进行改性,通过共混和复合纺丝的方法加入功能性添加剂,这种功能性添加剂均匀地分散在纤维中使纤维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还可用新型复合纺丝技术生产超细纤维及内外功能不一的皮芯纤维等。
这类功能性纤维的功能可涉及远红外、抗紫外线、抗辐射、抗菌、抗静电、负离子、导电等,纤维以涤纶、丙纶为主,品种包括长丝、短纤。近年来出现的以各种无机纳米材料为添加剂的各种功能性纤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通过共聚等方法部分改变高分子结构,使聚合物获得某些特殊功能。如,在疏水性合成纤维大分子主链上引入亲水性、导电性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纤维的导电性。目前,我国开发的功能纤维主要有:远红外纤维、防紫外线纤维、负离子纤维、抗菌除臭纤维、光催化纤维、阻燃纤维、香味纤维、变色纤维、防辐射纤维、磁性纤维、纳米纤维、导电及抗静电纤维等,这些功能纤维无疑为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原料支持。
2 功能整理制备功能性纺织品
普通纺织品可通过特殊整理加工方法而赋予其相应的功能来满足某些特殊使用要求,纺织品的功能整理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高。纺织品的功能整理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生产操作安全性及最终产品无毒、无副作用和良好的功能持久性。纺织品功能整理的方法有物理整理、化学整理和生物生态整理等几种,其中物理整理又分为浸渍法、浸轧法和涂层法三种方法。
(1)物理整理
a)浸渍法:整理剂与溶剂形成均匀溶液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相互间作用力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及使用状况影响而丧失特有的功能。
b)浸轧法 将被整理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轧压后,使助剂随溶液被挤压到纺织品纤维间隙中。浸轧法简单易行,用普通的上浆设备即可实现,成本较低,但织物手感与风格特征受溶液的影响略大。
c)涂层法 将整理剂涂刮到纺织品上,进行焙烘,整理剂与纺织品纤维可以部分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的膜。这种整理方法的结合牢度较高、耐用性好、成本低,缺点是纺织品的风格、手感受整理剂影响较大。
(2)化学整理
将纤维材料的单体与具有某些功能的大分子或单体进行共聚、接枝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纤维材料与功能材料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功能材料。化学整理具有永久的使用性能,不过这种方法技术性强、成本较高、生产难度也大。
(3)生物生态整理
生物生态整理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整理方式,广泛采用的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酶来对纺织品进行整理,这种整理具有安全性较高、对环境影响小、整理效果好的特点。由于生物生态整理靠的是生物化学作用,虽然整理效果好,功能持久,但生产难度较大,成本高,且对纺织品的手感、风格特征的影响随生物酶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张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