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富顺飞龙镇:桑树下来养鹅
“啰啰啰……”村民张发贵披着蓑衣,手握长长的竹竿,把100多只六七斤大的肉鹅从圈舍里唤出来,赶进一大片茂盛的桑园里。鹅儿们伸着脖子,开怀地吃着桑树下的杂草。在邻近的山坡下面,隐约可见白鹅点缀在一垄垄的桑园中。6月26日上午,飘着濛濛细雨,记者在富顺县飞龙镇新文村六组采访时,看到这一幕雨中即景。
桑树林下养白鹅
张发贵告诉记者,他原来在云南和西昌市打工时,看到那里的人大量栽桑养蚕,农民收入都很高。2002年他回到家里,也想通过养蚕增加收入。
这时,刚好镇上正在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他就利用自家10亩地栽种了桑树1.2万株,并逐年扩大养蚕规模。“我现在一年养蚕15张,卖茧收入1.5万元左右。加上每年给本村蚕农育小蚕300张,光养蚕全年收入就有3万元。”张发贵说。
除了养蚕,张发贵还有一项收入,就是桑树下养鹅。“从前两年开始,镇上探索推广在桑园里养鹅,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每年养4到5批,一年可以卖鹅1200到1500只,这一笔收入有7万元以上。”张发贵算了一下,养蚕和养鹅的两项收入相加,一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得多”。
当天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几个养蚕大户给周边村民发放共育的小蚕。在新胜村三组,养蚕大户曾仁全发完小蚕后,还细致地向蚕农交待注意事项。
“我们这些养蚕久点的,技术要好些,镇上就喊我们帮其他人育小蚕,蚕子大一点好养些。”据曾仁全讲,他利用自己的桑叶帮村民育小蚕,同时也在桑园里养鹅,一年下来收入有七八万。
把副业做成主业
据飞龙镇镇长林涌介绍,栽桑养蚕是本镇农户的历史习惯,但从前只作为副业来发展,“也就是解决点农民的零花钱”。
随着蚕丝国际市场行情的不断上涨,飞龙镇及时抓住了发展机遇。从2006年开始,镇党委、镇政府加强了对蚕桑业的扶持,引导过去的散、小、零的家庭作坊,向规模化、成片化、集约化发展,目前,飞龙镇已经成为富顺全县乃至自贡全市的蚕桑大镇。
壮大了蚕桑产业后,飞龙镇又积极摸索立体农业,引导农民在桑园里实行林下养殖。由于白鹅养殖符合该镇农户的养殖传统,镇上因势利导,在全镇大力推广桑园套养白鹅。
“农户既可以栽桑养蚕,还可以发展白鹅养殖,大大节约了种养成本。”副镇长曾国信接过话说,“白鹅在林下吃草,无需人工除草。同时鹅粪、残渣可以给桑树施肥,节约了桑树管护成本。白鹅和蚕桑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优势互补,效益倍增。”
据统计,截至2011年,飞龙镇蚕桑产业实现“双过万”桑园面积过万亩、养蚕发种量过万张(盒)。全镇占有全县养蚕发种量的65%以上,在家农户养蚕面达90%,推广小蚕共育新技术面达80%,农民全年养蚕总收入超过820多万元。全镇有3200多户养殖白鹅,年出栏白鹅160余万只,产值达9600多万元。两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0400万元左右,全镇农民人均全年增加收入将近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