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港口数量有分歧 当前销售低迷
据了解,目前各国际棉商和国内大棉企、棉纺厂、调查机构针对中国各主港保税棉、清关棉的数量分歧比较大,外商的数据普遍是65-70万吨外棉堆积在青岛、上海和张家港等几大主港,其中仅青岛港的保税棉和非保税棉就达到26-28万吨(含近期公共型仓库作为保税库使用),若再将周边淄博、烟台、潍坊等保税区零散库存,总量或达到35万吨左右,而上海两个港口保税库也有13-15万吨外棉,张家港保税区也有10多万吨外棉。
不过,某国内贸易公司和用棉企业调查后认为港口外棉实际数量要低于50万吨,其中青岛港保税棉和非保税棉在20-22万吨,张家港和上海港各10万吨左右。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国各主港保税区库容已处于“超负荷”状态,且保管、保险等各项费用持续上涨,加之棉花进口配额是否增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些国际棉商开始将美棉、印度棉及新年度澳棉的存储地向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印度等国便利港口扩散,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因中国企业配额持续不足导致大量外棉在无法清关的情况下再向亚洲其它国家转港;另一方面这些港口的存储费用很低,而且从巴生等港口转运至中国主港只需6-7天,可以随时满足中国纺企的需要。
28日,青岛港某进口棉商报价如下:印度棉S-61—1/8″报价为17500-17600元/吨;C/A美棉SM1-1/8″报价为18200-18300元/吨;美棉EMOTSM1—1/8″报价为18300-18400元/吨,报价并没有随27日ICE盘面的小幅上涨而调整,但该棉商反映近两日外棉成交非常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棉花进口配额。某上海进口公司反映,该公司保税棉数量已达到3万吨左右,但棉纺厂自带配额清关采购的少之又少,市场上转让进口配额的数量更少,进口企业即便承担亏损2000元/吨以上都无法通关销售,每天平均两三个柜的成交量对企业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
对于短期ICE走势,国际棉商中看跌者居多,因为国际市场要同国内市场保持较大差价才能使港口60-70万吨棉花进入中国市场,今明两日USDA种植报告和欧盟峰会对市场的影响较大,棉商和用棉企业以观望为主,轻易不肯入市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