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企业应加强进口棉贸易风险意识
近年来,随着国内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国内外棉花价差较大,国内棉花存在需求缺口,加上今年中储棉大量采购储备,陆续集中到货,棉花进口量激增。
棉花进口有助于改善我国国内资源偏紧的供求状况,抑制国内棉花价格。但是,在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进口棉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纺织企业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呼吁相关进口棉纺企业加大贸易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和棉商信誉,可向检验检疫机构咨询现阶段购棉的注意事项,切实按照进口棉花检验规程协助检验检疫部门,真真实实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贸易合同规范化
随着棉花贸易的开放,境外供货企业不断增多,签订的品质指标不规范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合同中签订不同的品级、多个长度指标、细度范围为一个值、强力既规定最小值又要求平均强力。如签订的品级指标中出现barelyM,就是接近三级,实际检测中以三级检验还是二级半处理呢?
来自保税区的进口棉花,在合同条款中,国外棉商往往要求国内棉纺企业在合同中只签订“重量结果以CIQ证书为准”,而品质方面不以CIQ结果进行结算、索赔。另外有些非保税区棉花合同中附加条款规定无品质索赔(noqualityclaim),美国的绿卡棉存在着霸王条款,不允许索赔,结合检验检疫部分实际检测情况看,无索赔棉花和绿卡棉并非十全十美,多少存在着品质降级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国内棉纺企业对索赔权放弃得更多,损失更大。
这些不规范的合同给取样、检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无法区分棉包单独取样,给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品质证书的公正性带来了不少问题和困惑,而且影响到出证和统计,证书格式和统计报表无法表述。同时企业向外商索赔也找不到合理的依据。因此鼓励企业要签订中棉协、中纺条款,与信誉度高、供货质量有保证的外商签订规范的合同,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重视取样鉴重工作
重量鉴定是进出口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根据我国进口棉花历年统计,有90%以上的批次都出现短重,而且短重索赔金额相当可观,因此此项工作十分重要,往往需要企业的多方面配合。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要自律,加强相关工作的管理,配备必需的设备、场地、材料等,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口棉纺企业一旦了解到进口棉花到厂或仓库的大约时间,应及时通知所在辖区的检验检疫部门,约定时间现场取样鉴重。同时准备相关衡重器具,取样用的牛皮纸、开包钳、美工刀、标记笔等。
常见取样不规范问题有:样品不具代表性,取边缘、刀口面或表层较差的棉,甚至有部分企业为获取不法利益,从较差棉包重复多次取样;样品牛皮纸外不标识,无法区分;由于某些企业进口量集中,集中送实验室检测,造成样品保管不善,有的甚至受潮发霉,直接影响到后续品质检验的真实性;取样数量重量不足,表现为样品个数不足到货包数的10%和样品重量不足250g~300g。取样的代表性及数量重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品质检验的结果,不能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造成贸易的失衡。
鉴重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有:企业衡器未及时计量校准或已超过有效期;码单填写不规范,乱涂改、复核不细致等。对于取样鉴重工作中发现如霉变、油污、火烧棉等情况应当立即通知贸易方或第三方鉴定机构,会同检验检疫部门,进行残损鉴定,查明残损原因,分清责任归属,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利益。
做好进口棉包装管理
目前进口棉包装情况比较混乱,美棉包装较好,外包装吊牌信息清楚,但包装种类很多,其中麻袋包和编织袋包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异纤;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棉花包装极易破损、炸包,且包装外信息不明,不好辨认。不仅仅给棉纺企业清理“三丝”工作带来了麻烦,重要的是给纺织企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建议在合同条款中加入关于包装的强制性技术要求,应进一步明确进口棉花的包装条款,以及责任条款,并尽量要求包装统一,唛头标记清晰,以便于在进口棉花因包装问题产生影响品质和使用的问题时对外提出索赔。
熟悉进口棉检验流程
目前,我国进口棉花的主要来源国为美国、印度。美国棉花不同地区间生长条件的差异、品种的不同以及受其机器采摘方式的影响,使得一部分棉花不能充分成熟,长度偏紧,马克隆值偏低,同时造成叶屑较多,杂质偏高,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陈棉颜色灰、光泽差、长度偏紧或偏短,叶屑较多,马克隆值偏粗或偏细,个别批次棉花强力较差。印度棉花因采摘、轧工方式落后造成棉花轧工质量差,叶屑较多,异性纤维较多,受其品种的影响,马克隆值偏低,不合格率较高。
进口棉花质量出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国外棉花供应商合同履约情况有所下降。表现为供应商信誉不好,在交货时出现少交、交差,甚至出现掺杂使假的情况;由于国际棉花供应紧张,国际棉花价格异常活跃,国外棉商在棉花交货时出现交货困难,为了履行合同,或延长装运期、或将期货上交割到的棉花进行交货,这样就无法保证棉花质量与合同要求一致。其次是棉花合同指标偏高造成现货质量达不到要求。随着进口棉花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口棉花贸易国别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有些国内用棉企业在进口其他一些国家棉花时,对该国的棉花质量和特性不了解,只好在合同中要求棉花等级、规格等指标时参照美国棉花标准中的等级来执行,而该国的棉花质量达不到合同的指标要求,造成棉花部分指标不合格。
很多棉纺企业和贸易企业中的外贸采购人员非纺织专业,往往对棉花的基本知识和品质检验流程不甚了解,经常有企业咨询品质指标要求检测的内容,对进口棉花品质检验的流程、标准、环境及人员的要求就更知之甚少了。
因此,建议相关进口棉花企业一要充分收集、学习相关进口国棉花的基本知识,了解各品质指标的内涵以及对后道工艺的影响;二要了解进口棉花品质检验的流程,着重认识品质检验的方法、标准以及结果的判定,争取能够到有资质的棉花检测实验室实地参观,现场咨询相关问题。此外,由于进口棉花属大宗性贸易农产品,不是标准化生产的统一产品,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意味着很多批次出现品质降级的情况,但不代表一定是不合格,不等于所谓的黑心棉,用棉企业要整体看待,根据品质证书降级的比例合理安排后道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