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药王”与茧丝贸易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用流行的话来说“地球人都知道”。
胡庆余堂”是晚清时期被称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于1874年创办的。虽然,胡庆余堂在胡的手中经营时间不过短短十年,其后的百十年间产权也几经易手,但它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人文价值赢得了“江南药王“的美誉。
胡庆余堂座落在杭州河坊街大井巷,与附近的“方回春堂“、”叶种德堂“等都为当时颇具规模的中药房。靠河坊街一面墙上20平方米的硕大招牌字—“胡庆余堂国药号”,不禁使人仰为观止。创办初期,胡力邀浙江名医,研制出“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中成药,供曾国藩、左宗棠等军需和陕甘灾区百姓,深受好评。据称当时就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一说。
胡雪岩创办药业无疑是成功的,但它仅是胡雪岩事业中的一小部分。胡的主业还是金融业和茧丝贸易,其中金融业又是支撑其商业大厦的擎天拄,茧丝贸易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胡的一生,虽非由经营茧丝而兴,却终因经营茧丝不当而破产,常使后人扼腕不已。
胡雪岩一生颇具传奇色彩,1823年出身在杭州。16岁时,进钱庄当学徒。1860年从自己创办第一家“阜康“钱庄起步,凭籍其精明的经营头脑、灵活的经营手腕,短短十余年间,钱庄分号遍布浙江、上海、北京、湖北、福建等全国大、中城市,构建了覆盖大江南北庞大的金融网。胡还凭籍与官府上层良好的关系,揽到了代理官府理财的美差。当时尚无国有银行,浙江巡抚王幼令和后任左宗棠都极其倚重胡雪岩,通令全省“凡解饷者必由胡某汇兑,否则不纳”。代理官府理财不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社会信誉非比寻常。达官贵人、甚至皇亲国戚都将自己的财产交与胡打理,一般市肆商贾的汇兑往来,平民百姓的零星存款无不认准“阜康”钱庄这块金字招牌。最盛时,积资不下3000万两白银。
有了雄厚的资金实力,胡还投资规模更大的银号和风险较小的典当业。但还有更多的头寸需要利用,胡当时看到了经营茧丝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而经营茧丝又需要巨额资金,二者一拍即合。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给茧丝贸易打开了通道。当时,茧丝贸易大多由中间商为外商代购,俗称“销洋庄”。由于经营权垄断在外商手中,新丝一上市,压价收购,销往欧洲牟取暴利。胡不满做洋商的附庸,自己收丝,再销售给外商,决心利用自己的财力与之一博,经营重点就选择在湖州。
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称,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但作为其茧丝经营基地,胡主要考虑有三:
一、盛产蚕丝、质量上乘,便于采购。湖州蚕丝生产历史悠久。1842年上海开埠后,以湖州辑里丝为主的中国生丝很快占据了欧洲市场。据统计,经上海出口的生丝占全国的90%左右,而湖州辑里丝在上海生丝出口中就占55%。1851年,曾荣获英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金奖的“辑里湖丝”就产于此。
二、民间资本雄厚,便于融资。湖州南浔一带早就有经营蚕丝而富甲一方的丝商群体。这些巨贾的财产总额据称在6000万两至8000万两,而1894年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仅7000万两,可谓富可敌国。当时,就有比喻其富商阶层的民间谚语:“四象八牛,七十二只蹲蹲狗”。据称,够得上“蹲蹲狗”挡次的,身价起码在30—50万两。
三、政通人和,交通便捷。当时的湖州知府正是曾受胡资助才走上仕途的王幼令,有莫逆之交的挚友在湖州做父母官,自然遇事方便多了。且湖州民风淳朴,市肆间吴侬软语,凡事讲究“和顺“,和气生财,自然生意兴隆。再是,当时上海开埠已成为最早开放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湖州到上海走陆路不过200里,走水路有运河相通,运输便利,费用低廉。
胡用足上述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一举成为丝业巨子。据《光绪实录》“光墉所营,以丝业为巨擎,专营出口,几垄断市场”。又据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考证:“1882年5月,他大量购进生丝8000包,到10月达1·4万包,见丝就收,近乎疯狂。与胡雪岩同时代的晚清学者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详细记录了这场商战的惨烈景象:其年新丝一出,胡即派人大量收购,无一漏脱,外商想买一斤一两而莫得,无可奈何。向胡说愿加利一千万两,如数转买此丝,胡非要一千二百万两不可。外商不买,过了数日,再托人向胡申买,胡坚持咬定此价。外商认为生丝原料仅操纵在胡雪岩一人之手,将来交易,唯其所命,从何获利?决心不买胡之生丝,等待次年新丝出来再说。胡雪岩则邀请丝业同行合议,共同收尽各地生丝,不要给外商,迫外商出高价收购,这样我们必获厚利。
在一开始,胡氏战略似乎奏效。西方学者斯坦利在《晚清财政》一书中记录,1882年9月,上海一级生丝价格已高涨至17先令4便士,而在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仅为16先令3便士。国内价格反超国际期货价。到1883年8月,大商战进入决战时刻,胡雪岩前后已投入资金超过1500万两,囤积居奇,大部分上海丝商停止营业,屏气而作壁上观。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
变数之一,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欧洲期货市场的紧张顿时暂缓,消息传回中国,军心开始动摇。更大的变数是,中法因越南问题交恶,爆发战争。1883年10月,法国军舰驶抵上海吴淞口,扬言进攻江南制造局,局势紧张,市民提款迁避,市面骤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外国银行和山西票号纷纷收回短期贷款,个人储户也紧急提现。钱庄逼账“急如星火,沪上商局大震,凡往来庄款者皆岌岌可危;虽有物可抵,有本可偿,而提现不能。钱庄之逼,一如倒账。”一般商品无不跌价30%至50%,所有房地产都难脱手,贸易全面停顿。
世事如此,胡雪岩已无力回天。11月,江浙丝商的价格同盟瓦解,生丝易烂,不能久储,胡雪岩不得不开始抛售,价格一路狂泄,损失以千万两计。生丝对搏失利,很快影响到“坚如磐石”的钱庄生意,民众排队提款,一些与胡雪岩不和的官员乘机逼催官饷,可怕的挤兑风潮出现了,先是杭州总舵关门,继而波及北京、福州、镇江以及湖北,湖南等地的二十多个字号,到12月5日,阜康钱庄宣告破产”。
1884年,“胡庆余堂”抵债给了满族权贵—文煜。
胡利用茧丝博奕的失利,既有不可抗力的外来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不足,今天以专业的角度分析原因有三:
一、风险意识不强。经营茧丝需要巨额资金,而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钱庄的公私存款,拿别人的钱去博身家性命,一旦发生不测,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二、行情信息不灵。胡在金融业可谓是长袖善舞,但在茧丝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想垄断生丝贸易,必须要了解世界的生丝生产格局,当时,1870年前后世界生丝产地主要分为三块,一块在欧洲,以意大利为中心,另一块在日本,中国才三居一。对中国来说,当时生丝产地也主要有三处,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想要垄断经营谈何容易。不知这位精明的商人是当时的资讯不通呢还是“杭铁头”的性格使然!
三、专业知识不足。当时的生丝,主要为家庭作坊的土丝车采用鲜茧直接缫制的,质量参差不齐,丝胶含量偏高,不耐储藏,以当时的仓储条件、南方的气候也不允许长久存放,且生丝用途单一,胡忽视了这些特点,有了暴利不见好就收,情况突变以后,应对不及,在激烈的中外商战中败下阵来也在情理之中了。
胡雪岩一生的经历正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其诚信经商之道正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理念。但极其悲壮的结局也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与启示,商海如战场,稳妥行得万年船。
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许德尧
201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