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总结经验教训 防止茧丝价格大起大落


http://www.texnet.com.cn  2012-07-05 14:47:45  来源: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 收藏
生意社07月05日讯

  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丝价格大起大落

  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 赖春艳

  茧丝绸行业最担心的问题莫过于茧丝价格的剧烈波动,每一次的跌宕给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稳定才能给行业带来健康的发展,而偏偏事与愿违,茧丝绸的成长总是伴随着行业大起大落的历程,这也是茧丝绸行业日渐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近两三年茧丝价格又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的行情,在2011年四五月份,干茧价格攀升至最高每吨13万元,生丝价格最高蹿到了43万元一吨,而2009年分别只有5万元/吨和15万元/吨,但在2011年7月干茧价狂跌至每吨9-10万元,生丝价格狂跌至每吨29-30万元。估计对行业又是一次严重的振荡。面对沉重教训,我们只有总结发生的原因,找到防止茧丝价格大起大落的方法,才能保障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

  茧丝价格出现波动其主要原因是蚕茧原料的季节性生产与丝绸生产的常年生产所形成的时间上错位,导致有时供应大于需求,有时需求大于供应,这是茧丝价格波动的基本原因,它是所有农副产品都有的共性因素。蚕茧生产的复杂性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得价格更加不稳定,这是丝绸行业的个性因素。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共同构成了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经济大环境、产业政策、原料供给与加工能力的关系等,又构成了价格新的变量。不要小视这些变量对价格的影响度,它甚至超过了基本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会导致茧丝价格大起大落。

  1.茧丝价格大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由于前几年茧丝价格过低,连续2008-2009两年蚕茧减产。尤其是2008年秋茧收购价格远低于蚕农种桑养蚕的成本价,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毁桑弃管现象,造成连续两年蚕茧产量大幅减产(2008年、2009年分别下降15.9%、17.8%)。

  1.2产能过剩,对蚕茧的需求量增加。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缫丝企业产能增长过快,而东部地区并未同步下降,全国缫丝产能已大于原料供应和市场实际需求;缫丝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在亏损状况下被迫加入高价抢购原料的行列。

  1.3自然灾害影响了蚕桑生产,进一步加剧了原料供应偏紧的状况。特别是2010年春茧,广西受到干旱影响,导致春茧推迟一批,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此一项就导致广西蚕茧减产10%左右。2011年秋茧,广西同样受到干旱影响,也使秋茧减少一批;江苏春茧因农药污染,出现很多蚕儿不结茧现象,秋蚕由于前期雨水过量,桑树涨势不佳,对秋蚕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

  1.4 2009—2010年,受各国经济政策刺激影响,丝绸出口市场逐步企稳回升,国外客商补库需求增加。

  1.5部分地区收购秩序较为混乱助推蚕茧收购价格的上涨。一些不具备鲜茧收购资格的单位和个人高价抢购蚕茧的行为依然明显存在,严重扰乱了收购市场秩序,加剧了蚕茧资源市场竞争,对原料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6在城镇化和通涨的大背景下,鲜茧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近年来受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全球气候异常频现,农产品加工所需耕地供应呈现下降趋势,使得全球农产品供应增速有限,导致棉、糖等农产品价格飙涨,加上在通涨的大背景下,鲜茧价格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对茧丝价格上涨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1.7部分炒家借机炒作,抬高茧丝期货价格从中牟利,使得茧丝价格较长时间居高不下,难以回归到正常合理水平。

  总之,“短缺”二字在2009——2011是一个关键词,其对价格波动和大涨的贡献应排在首位。

  2.在2011年5月后茧丝价格从42万突然降到30万,茧丝价格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不了解茧丝价格形成规律。

  由于蚕茧的中国独有性,使得茧丝价格形成具有一定规律,即:首先由中国供应先发言,最终由需求来确认。关键是,在蚕茧短缺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供应环节发言本来带上了很大夸张成分,直接导致发言的价格高企。但是,商品价格不是由供应一个环节决定的,而是由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确定的,但由于丝绸产业链长,价格传导很慢,以至于市场调节效率很低,前道发言到最终需求环节确认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再加上产能过剩会导致过度反应比较厉害,按照目前的缫丝产能,预计大于原料供应至少在1倍以上(因为2005年时缫丝加功能力就大1倍左右),往往在原料出现短缺或过剩时期,过度反应就显得尤为突出,其结果是它会夸大短缺与过剩量,为了稳定生产,缫丝企业纷纷加入抢购原料队伍,使蚕茧价格节节攀升,最终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在需求确认供应这段时间中,供应环节的高亢热情还在燃烧,但需求环节已经开始降温,供应与需求环节完全是冰火两重天,当需求最终忍无可忍时,市场的力量开始强行校正非理性的供应价格,这样价格就出现高台跳水。

  2.2国际经济环境不乐观影响出口市场,国内需求提振不高,高茧丝价格无长期需求支撑点。

  2009—2010年,受各国经济政策刺激影响,丝绸出口市场逐步企稳回升,但随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收敛,加上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发生,国际经济处于调整的痛苦期,世界性的对茧丝需求的下降将不可避免,而国内需求虽有一定提高,但提高缓慢,高茧丝价格没有需求的支撑。

  2.3.茧丝绸行业缺乏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

  市场经济依赖的是信息,所以没有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只能根据片面的信息做决策,那样误判形势的几率就非常之大,一家误判带来的损失还不是太大,众家误判就比较麻烦,它所带来的影响就非常之大。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但就个体单位而言,最终做出价格决策的人而不是物,所以人的作用是很大的。人靠什么来决策呢?就是信息,如果没有全面、正确的信息,很难保证其决策一定正确。减产、短缺充斥了整个2010——2011,但谁又拿得出权威统计数据呢?甚至行业统计与农业口统计截然不同,行业统计为减产,农业统计为增产,到底谁正确呢?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数据完全是个人臆断,产能过剩在减产、短缺充斥的网络时过度反应不可避免。

  丝绸是进入市场经济最晚的行业之一,也正是这一原因,加上转型期各项机制不完善,导致信息流通不畅,甚至远不如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时代,统计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以丝绸公司为主的行业线,称为块块线;另一条是以统计局为主的统计线,称为条条线,两条线统计出来的数据都要认真核对。以前,每月行业都要公布丝绸产品的产、销、存,以及产量、质量、消耗与其它技术经济指标,非常完善,现在连行业的最高主管——国家茧丝办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数据,这不得不说是行业的悲哀!

  3.从以上可以知道防止茧丝价格大起大落,政府及茧丝绸行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1加强行业数据统计管理,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字,特别防止发种、产茧、灾情损失虚高上报,改变统计数字乱而不准的局面。

  3.1.2加强管理,建立或完善能全面及时准确反映茧丝绸信息的权威网站或平台。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对信息就越渴求,网站不仅对茧丝绸行业内各种信息全面报道,同时应对影响茧丝绸行业的气候国际国内因素全面报道。

  3.1.3加强国家生丝储备制度的完善与运用,通过适当时机适量的生丝抛吸以稳定生丝价格,同时探索适宜的地方生丝储备。

  3.1.4加强东西部分工与合作整合发展,尽快调整产能过剩的局面

  3.1.5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近年来干旱和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对蚕业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从而对茧丝价格也非同小可。过去各蚕桑主产区对规模桑园水利排灌和机耕路投入严重欠账,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现在重点将规模桑园的水利排灌纳入财政资助对象。

  3.1.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的功能。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代表、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行业协调和价格预测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特别是茧价上涨,协调各方避免恶性抢茧,维持良好的收购秩序,促进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

  现在国家层面对茧丝绸行业重视程度是今非昔比,“蚕桑产业体制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的改革是茧丝绸行业的期盼,但在这一期盼实现之前,我们更应在现有条件做好防止茧丝价格大起大落给行业带来重创,即使不能杜绝至少能尽量减少茧丝价格大起大落次数或程度,才能在“蚕桑产业体制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时代到来时,我们的产业还能保持它现有的基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重庆茧丝  蚕茧  桑蚕业  缫丝厂  新茧  茧丝质量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