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储制度不能罔顾市场行情
作为仅次于粮食的大宗农产品和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国家对棉花的供销一直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实施棉花收储制度。不过棉花收储制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收储政策积极效果显著
首先,作为原料型农产品,棉花商品率高,种棉收入是棉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棉花收购价格高低及其变化直接决定着棉农收入多寡。从促进棉农增收、稳定棉花种植的角度看,出台棉花收储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棉农的种棉收入预期,提高棉花种植的积极性,稳定棉花产量。
其次,收储制度有利于棉花价格的稳定。我国棉花价格上涨一直滞后于粮食,棉花种植面积在不断萎缩,如果2008年度没有国家储备棉政策,以当时的价格走势,200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势必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纺织工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再次,棉花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占到棉纺企业总成本的50%以上,稳定的棉花供应是保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实行的棉花收储制度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2010~2011年度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和种棉利润的偏低,严重影响了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如果棉农的种棉积极性继续下降将加剧我国棉花的供需矛盾,影响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
受2010~2011年度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棉纺织业发展也出现困难。
棉花价格的高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急剧上涨,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出口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一些中小棉纺织企业因库存少、资金不足,无法消化因原料涨价而增加的成本,被迫停产。
未来棉花收储制度的思考
针对目前我国棉花收储制度,有很多国外经验可以借鉴。
我国的收储政策实质是基于最低保护价,保护农民利益和棉花产业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国外棉花保护政策基本都是直接针对棉农,通过直接补贴和价格干预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我国可尝试建立棉花收储政策与针对棉农的目标价格政策相结合的棉价保护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直接补贴农民,保护棉农的生产积极性。
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可考虑选择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试点,成熟以后再向全国其他棉区推广。政府每年确定籽棉目标价格,国家按照此价格进行收购,或者农民按照市场价格出售棉花,然后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以及平均单产水平,确定每亩补贴金额,在每年春耕前直接发放给农户。
我国是棉花进口大国,近年来我国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加大,进口棉花量不断增加。由于我国对进口棉花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必要逐步建立进口棉的收储机制。尽管对国内棉花的收储可以调节市场的供求平衡,有利于棉价的稳定,但是从长期看,收储国内棉花也会打乱市场供求,造成资源紧张局面。适当收储外棉可以增加我国棉花资源储备,对国内的供应不会产生太大干扰,也可以利用国际棉价低于国内棉价的优势降低收储成本。
另外,对棉花储备的调控可以采取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两种方式。数量调控明确了收储数量,可以直接引导棉花资源的流动,调控方式比较直接。价格调控规定了收储价格,对收储数量不加限制,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棉花资源的配置,属于间接的调控方式。以往的棉花收储都采取数量调控的方式,这次临时收储采取了价格调控的方式。实际操作中,建议政府根据棉花市场形势采取灵活的调控方式,可以多种调控方式搭配使用,促进棉花市场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