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浙江筹建文化遗产生态园 继续传承桑蚕丝织技艺


http://www.texnet.com.cn  2012-07-16 14:58:50  来源:中新网 收藏
生意社07月16日讯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14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保护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浙江正规划建设《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我们要在这里打造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基地保护、传承、弘扬、振兴,让中国蚕桑丝绸文化走向世界。”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文化传遍世界,输往欧洲的中国丝绸成为18世纪欧洲社会“中国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1977年至今,中国丝绸产量及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古富饶甲天下的江南水乡杭嘉湖平原,是中国丝绸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蚕桑丝绸产区。江南水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先进的育桑、养蚕、缫丝、丝织技艺,成就了浙江“丝绸之府”这一千载美誉。

  而蚕桑丝绸作为当地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到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据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杨新平介绍,每年清明的“轧蚕花”,头上插戴艳丽蚕花的蚕姑蚕娘从四乡八村汇集到浙江南浔、桐乡、德清一带,祭拜蚕神、祈求蚕丰收。而“扫蚕花地”则是每年春节过后,蚕农请艺人到家里演唱马头娘的故事,禳灾驱邪保佑蚕茧丰收。

  赵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桑园面积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加上劳动力及土地成本上升等原因,目前桑蚕的生产已逐步向中国西南地区转移。在他看来,“东桑西移”虽然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利的,因为中国蚕桑丝织文化将失去传统和文化的根基。

  为进一步保护中国蚕桑丝织技艺,2011年,从浙江海宁市盐官到长安的38平方公里上,一个《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开始被规划和建设。

  据了解,生态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有较大规模的蚕桑文化生态园,不仅能全面保护、研究、传承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也将带动周边种桑养蚕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和改善目前中国茧丝绸业的发展环境

  当时参与专家论证的国家商务部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李朝胜也认为,该生态园项目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相结合,“是有生命力的。”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赵丰此前也提出,要维持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化,还应与丝绸生产机构、设计院校合作,建立“丝绸文化创意园”。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推动蚕桑丝织产业升级走向国际,从根本上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

  据悉,日前150幅反映栽桑、养蚕、缫丝、制绵、织绸和民俗活动为题材的摄影作品正在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旨在让人们了解江南水乡至今还保存着的传统蚕桑丝绸生产技艺和与此相关的民俗活动,有利于推进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深入研究和传承保护。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浙江茧丝  茧丝  蚕茧  桑蚕业  缫丝厂  新茧  茧丝质量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