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农商行:茧丝绸产业的“守望者”
18万亩桑园、10.4万养蚕户、年产鲜茧2万吨左右……当财政部日前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时,多年来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海安农商行,早以3亿多元的持续信贷投入,托起了作为江苏海安县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蚕茧生产量和收购量连续26年位居全省县(市)级第一位,拥有全国最长、最为齐全产业链的茧丝绸产业。
信贷引导,培育栽桑养蚕积极性
在海安农村,家家几乎都有栽桑养蚕的传统。每年春、秋两季的蚕茧收入,是当地农民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
蚕茧是茧丝绸产业链的上游原料,是行业发展的基础。不过,在桑蚕业发展初期,蚕农出于对栽桑养蚕前景的担忧,投入谨慎。海安农商行通过现场办公、送贷上门等方式,建立起蚕农贷款绿色通道,为蚕农购买桑苗、蚕种、建造蚕室等提供资金支持,增强了蚕农养蚕致富的信心。为更好地支持蚕桑业的发展,海安农商行还为全县10万多蚕农建立了经济状况台账,详细记载蚕农经济状况、桑园面积、蚕种张数、资金需求、预计收益等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满足蚕农的贷款需求。
海安农商行的信贷引导,激发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丝绸需求增长,推动了茧丝绸产业的快速发展;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了蚕茧原料的旺盛需求,蚕茧逐渐成为稀缺资源,价格稳中有升,海安茧丝绸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海安农商行信贷支持下,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提高了,当地茧丝绸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了。
助力发展,促进茧丝绸产业化经营
从茧到丝绸,一头是蚕农,一头是企业,谁能让这条产业链顺畅地运转起来?答案是,信贷资金。
每年春秋两季蚕茧上市时,收购资金需求量大。为保证不向蚕农“打白条”,海安农商行急企业所急,总是优先保证蚕茧收购企业的资金需求。比如今年,由于气候适宜,春茧产量和质量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春茧收购资金需求达2.5亿元,且均为现金,蚕茧收购企业倍感资金压力。海安农商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企业对接,仅用三天时间就向全县最大的蚕茧收购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发放了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既保证了蚕茧收购资金需要,也确保了蚕农利益不受影响。
海安农商行一直将当地50多家各类丝绸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并向其中30多家企业累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9亿元。江苏恒源丝绸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就得益于海安农商行的一路扶持,海安农商行对其的信贷投入由最初几十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280万元,该公司的销售额也由当初的2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亿多元。其实,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蚕茧价格波动、茧丝绸企业生产经营遭受极大困难之际,海安农商行也一直优先安排蚕茧收购贷款,做到保证额度、及时发放。海安农商行创新的诸如干茧质押贷款业务、干茧提货单质押贷款业务等贷款方式,更是在解决茧丝绸企业原材料占用流动资金多、后续资金紧张、对外融资缺少有效抵押资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海安农商行支持下,目前,海安茧丝绸企业年销售额达60多亿元,实现利税3亿多元,已经成为海安的特色产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延伸服务,做茧丝绸企业发展后盾
为企业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银行角度提出产业发展意见、建议……作为茧丝绸产业的“守望者”,海安农商行不仅向茧丝绸产业提供信贷支持,还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延伸服务,做茧丝绸企业发展的后盾。
茧款发放是每年蚕茧收购企业最头疼的事。不仅春秋两季发放两次,而且面对的是10万多蚕农,茧款发放又具有单笔金额小、工作量大的特点。以往茧款发放均由蚕茧收购企业自己组织,场面混乱,金额差错、假币纠纷难免。从2003年起,海安农商行从方便蚕农和蚕茧收购企业角度出发,利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抽调专门人员,无偿承担起为蚕茧收购企业代发茧款的任务。在蚕茧收购季节,还抽调专门人员加班加点核对票据、调拨分发现金,并逐步采取存单发放、银行卡发放等非现金发放方式。
今年春茧收购期间,海安农商行累计代理发放蚕茧收购款61000笔,金额1.8亿元,未发生一笔现金差错和纠纷。蚕农省去了金额差错以及收到假币的担心,海安农商行也从代发茧款中组织到了存款,形成了企业满意、群众放心、银行业务发展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