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上半年蚕农收入不高 养蚕积极性受挫
上半年蚕农收入不高养蚕积极性受挫
宜州三个村屯负责人养蚕收入的初略调查
针对今年的茧价水平和饲养状况,我协会对宜州的石别镇、庆远镇、刘三姐乡三个村屯的个别养蚕户进行粗略统计,大概了解宜州蚕农收入状况,以及今年的茧价行情和饲养成绩对蚕农的影响。
石别镇的苏队长:劳力3人(其中小孩未满16岁,不能办理身份证,无法外出打工,只能与父母一起养蚕),苏队长属于村里的饲养成绩较好的,收入也较高。村里有5%左右的群众养蚕失败,半年售茧收入还不足以偿付肥料、蚕种的投资,更不用说人工及土地成本。
庆远镇的村支书韦老哥:韦老哥任“老党”一职,需要协助政府维稳计生和各种统计工作,又忙些其他业务,无暇顾及家中桑蚕这个支柱产业,均由老伴负责养蚕。
刘三姐乡的覃队长:桑园亩数9亩,弃管3亩,劳力两人,桑叶剩余较多。覃队长还搞些养竹鼠的副业,经常爱和朋友喝上几盅土茅台,牵扯了一些精力,也影响了养蚕收入。
从表看出,苏队长的家庭收入最高,达到24500元/半年,在养蚕高峰期,苏队长还高价雇小工帮采叶喂蚕,此部份没有减除。覃队长和韦老党全部靠自力更生,没有雇工,覃队长桑园优势没能发挥出来。三户的劳动力和土地及蚕房投入成本均未计入。在高通胀的今天,他们得到这样的收入并不算高。难怪有专家说:农民真苦、农民真累、农业真危险。
调查中蚕农对茧价的期望值较高,如茧价低于16元每市斤,群众不毁桑但管护桑园也不积极。调查的三户人均拥有桑园都不少,又是村民队长,饲养管理水平较高,饲养成绩明显高于其他蚕户。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在家养蚕的都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30以下的青壮劳力比例较少。由于养蚕劳动强度较大,年纪大了体力难以支撑;因而一些蚕农正在寻找其他投劳较少的农业项目,养竹鼠和种桉树是他们不少人尝试途径之一。
十年前,东桑西移来到广西,十年后,广西的优势如何展现,蚕农的自发创新带来了一些活力,行业和政府在引导蚕农走向集约化道路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