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经济:中国纺织业原料市场大探析
生意社7月20日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且配套产业链完整。
首先从产能和产量来看,如下图表说明中国在世界棉花,化纤,纱线和织布等行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
2011年产能/产量 |
占全球比重 |
棉花产量 |
730万吨 |
27.2% |
化学纤维产量 |
3223万吨 |
66.2% |
粘胶纤维 |
315万吨 |
65% |
线产能 |
12890万锭 |
50.0% |
织布产能 |
|
49.4% |
来源:USDA,CCF,FiberOrganon
其次,从行业规模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33384家,共创造28509亿元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约4%),吸纳的从业人口大约1800万,其中1200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1亿农业人口每年为纺织工业提供约700万吨天然纤维原料。
再从出口方面来看,根据WTO的数据,中国2010年纺织业的出口额已占世界纺织出口额的30.7%,首次超过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而服装的出口额更是占有世界服装出口的36.9%,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
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纺织业整体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环的纺织品原料,更是保证我国纺织产业稳健持续发展的基石。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分为以棉花为主的天然纤维、以涤纶为主的化学纤维、以及以粘胶纤维为主的纤维素纤维等。
棉花
棉花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其天然舒适,性能突出,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但棉花自身发展由于受到土地资源,产量,天气状况等的限制,很难达到进一步的增长。而且一直以来棉花的生产、进口及价格都受国家政策主导的影响,市场化程度较低。今年内外棉价的巨大价差已经导致国内纺企竞争力的大幅削减:
来源:中国棉花协会,Cotlook A
如上图所示,国内外棉花价差在2012年逐渐拉大,每吨价差已达5000元,国内棉纺企业竞争力被大幅削弱,市场份额也被迅速抢占。据海关资料显示,2012年前五个月,中国棉花进口量达到258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21万吨增加了113.8%,而棉纱前五个月的进口量已超55万吨,比去年同期的36万吨增长了55%,预计今年棉纱的进口将超120万吨。其中从产棉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进口增长尤为明显,说明在外棉强大的价格优势之下,中国的棉纺织业在市场化环境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棉花受到冲击的同时,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由于其价格和技术的发展和优势,已开始部分取代棉花。
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CCF
从上图可看出,与棉花相比,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更具价格优势。主要由于这两种产品都已高度市场化,国内外价格比较接近,另外中国在产能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涤纶短纤~65%,粘胶短纤~65%),在价格上更有代表性。
涤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发展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的合成纤维工业,先后建成四个大型化纤企业,聚酯涤纶工业由此起步。涤纶俗称“的确良”,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成本成为化纤中重点发展的品种。八十年代,国家成套引进大规模、大容量聚酯生产技术及采用技贸结合方式引进直纺涤纶短纤维生产技术,重点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聚酯涤纶企业,并配套相关产业链。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聚酯涤纶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其中九十年代中期以前,聚酯和涤纶仍处于短缺阶段,聚酯涤纶行业发展战略在于发展总量,扩大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穿衣”的需求。
1998年以后,我国聚酯涤纶行业以高起点、低投入、大规模的后发优势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聚酯工业下游产业对聚酯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拉动聚酯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聚酯、涤纶技术进步使聚酯、涤纶生产装置规模扩大,效率提高,投资降低,建设周期缩短,特别是国产化技术和装备的成功开发大大降低了聚酯装置的单位产能投资成本,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同时开放的市场,国有、外资和民营等多种类型竞争主体的参与给聚酯工业带来了活力。
来源:CCF
可以说,中国聚酯工业的发展背后也离不开进口原料作出的贡献。行业起步初期,中国生产涤纶纤维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随着下游产能的不断增加,相应配套的原料产能才逐渐建立起来。但是直到目前,中国用于生产涤纶纤维的PTA还有部分依赖进口(用于生产PTA的主要原料PX更是仍主要依靠进口),而MEG仍是大部分从国外市场进口。可以说,没有上游原料的国际流通,中国目前涤纶工业的霸主地位不可能得以顺利奠定。
图:中国PTA供需情况
来源:PCI
图:中国MEG供需情况
来源:PCI
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是将天然纤维素经反应制成可溶于稀碱溶液的纤维素酯,然后凝聚再生纺制而成的一类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人造纤维中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品种繁多和应用广泛的大品种。粘胶纤维的基本化学组成与棉相同,吸湿性、染色性、透气性、纺织加工性等均与棉相似,做成的织物手感光滑、柔软、穿着舒服、染色后色泽鲜艳。
近年来,粘胶纤维(主要是粘胶短纤)的产能在下游需求的刺激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产能已占世界粘胶纤维产能的65%。其发展正在复制涤纶纤维发展的模式。
粘胶纤维的原料来源是天然纤维素,可取材于木材,棉短绒以及竹子、芦苇、麦杆、甘蔗渣等草类纤维,尤以前两者为主。木材中含纤维素较多,用作浆粕原料十分适宜。棉短绒是剥去皮棉后附在棉籽上的短绒,杂质含量较低,制浆工艺较简单,而且得率较高,但缺点是原料来源不稳定,生产过程污染严重。草类纤维中纤维素含量较低,灰分和多缩戊糖等杂质含量较高,一般较少使用。而竹子作为一种新型浆粕原料,在竹制粘胶纤维需求带动下,近年用量有所增加。
来源:CCF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使用棉浆粕作为生产粘胶纤维的原料,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国内木材资源很难分配到粘胶纤维生产上,而棉浆粕的原材料棉短绒是棉花加工的副产品,一度曾作为废料丢弃或作为燃料烧掉,其在棉浆粕的应用可谓变废为宝。但随着粘胶纤维产能的增长,棉短绒的供应无法跟上(主要由于棉短绒只是棉花产业的副产品,其供应量和质量随棉花生产情况变化),而且棉浆粕由于自身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无法稳定正常开工,造成其开工率一直维持低位的局面。
来源:CCF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溶解浆的产能有了一定的增加。但其主要原材料-木片,由于国内木材资源的缺乏,主要依靠进口,所以成本较高,且由于木片来源不稳定,导致生产出来的溶解浆质量变动相对较大。如果要国内溶解浆行业得以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先解决原料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解决的。
与国内企业相比,国外溶解浆同行一般拥有自有稳定的木材供应,可以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品和稳定的供应量。在国内棉浆粕和溶解木浆都无法稳定供应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下,进口国外溶解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下游的生产运行,推动了中国粘胶行业的发展,为其粘胶生产大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海关,CCF
结论: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原材料的支持。稳定健康的原料市场,是保证中国纺织行业竞争力的基础。国外溶解浆的由于有稳定的木材供应,可以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品和稳定的供应量,通过保障下游生产运行,有效帮助推动中国粘胶行业发展,并为中国粘胶生产大国的地位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理性和科学地正确看待进口国外溶解浆的需求和现实,会促进中国纺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增强行业的竞争能力。只有充分了解和利用市场、并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帮助纺织行业、以及所有行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