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500吨羊绒滞销追踪:中间商夹缝难求生
羊绒素有“软黄金”之称,但巴彦淖尔市500吨羊绒却滞销,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的羊绒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记者走访了羊绒市场。
说法不一
“羊绒滞销了吗?我还后悔卖早了呢,我5月份一公斤240元卖的,听说现在已经涨到300元了。”呼市土左旗陶思浩区域服务中心古雁村的郭文表告诉记者。
郭文表家里一共养了120多只绒山羊,今年产绒60多公斤,5月份,村里来了贩子,家中急需用钱,郭文表咬咬牙卖了,收入1.5万元。按现在的价格来看,少赚3000多元,这对郭文表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损失。
与郭文表相比,土左旗朱尔沟乡朱尔沟村的王国志就显得笃定多了。王国志从他爷爷那辈就开始养羊,现在家中共有近700只绒山羊,算的上村里的大户。
王国志告诉记者,700只绒山羊,好的一只能产0.75公斤绒,平均下来一只能产0.5公斤绒,到目前近500公斤羊绒还没有卖,主要是认为羊绒的行情还能涨点儿,准备等等再卖。
“去年行情好的时候,羊绒能卖到350元/公斤,今年5月初羊绒只卖220元/公斤,现在已经涨到300元/公斤,行情不稳,所以我想等等再卖。”王国志告诉记者。
这两位绒山羊养殖户并没感觉到羊绒滞销,在他们看来,只是行情还没有涨起来,如果想按现在的行情出手,是随时都能找到销路的。事实上,7月5日,记者采访时的羊绒价格为260元/公斤,仅仅不到2周,行情已经涨到300元/公斤。
而经纪人段永平的说法,却与养殖户的说法大不相同,他认为,现在羊绒确实存在滞销,只是牧民不认行情,压货不卖。
“不好卖,一点都不好卖,土左旗水磨沟、万家沟、朱尔沟三地的羊绒存量加起来能有100吨,都滞销了。今年5月份,来收羊绒的外地贩子有100多人,到现在就剩下几个做无毛绒的还在收。牧民不认行情,加上大户手里都不缺钱花,新绒留到明年成了陈绒,价钱更低了。他们都觉得是自家的羊,宁可等等,即使很可能赔。”段永平告诉记者。
经纪人认为羊绒不好卖,存在滞销;养羊人认为羊绒好卖,不卖是在等行情。到底是羊绒不好卖,还是牧民待价而沽?记者找到了连接牧民与羊绒企业的中间商。
差价难赚
从牧民手中收来的羊绒,还要经过清洗泥沙,梳掉羊毛的过程,才能卖给企业。而经过清洗、梳毛的羊绒,叫做无毛绒。
杨云是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的一位羊绒中间商,他的主要业务是从段永平这样的经纪人或直接从王国志这样的牧民手中收来羊绒,经过浅加工做成无毛绒,然后卖给企业。
“不好做,没有差价!”这是杨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宁夏和河北清河县的羊绒初级加工企业,是大部分羊绒中间商主要打交道的企业,河北清河县羊绒初级产品产量占全国的近七成,且清河县8成产品用于外销,今年欧美订单减少一半,所以来自清河县的订单就很少了,而宁夏的羊绒初级加工市场成了杨云主要打交道的地方。
“现在无毛绒的收购价格主要控制在宁夏市场,1吨无毛绒他们只给我66万,我要是从牧民手里收的价格太高肯定是要赔的。”杨云告诉记者。
按说,1吨无毛绒按66万元算,1公斤无毛绒要卖660元,差价还是很可观的。但是杨云介绍,300元/公斤是从牧民手里收的价格,从牧民手里收的1公斤羊绒,等做成无毛绒只能剩下0.46公斤。这样算,1公斤无毛绒的原料成本是652元,只剩下了8元钱的加工费,这个价格是很容易赔钱的。
羊绒中间商邢亮告诉记者:“羊绒买卖一年比一年难做,今年就只有宁夏的订单,压价压的厉害。去年行情好的时候我们给牧民350元/公斤,自己都有赚头,今年价格压的死,没赚头了。”
记者了解到,像杨云、邢亮这样的中间商,在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还有很多,他们从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地的养羊户或经纪人手中买来羊绒,加工成无毛绒,卖给宁夏的企业,从中赚取差价。
由于牧民少一分不卖,企业多一分不买,这些中间商目前正挣扎在加工无毛绒的环节,难以获利,只能四处寻找价格较低、质量相对较好的羊绒进行加工。随着牧民、企业在两端对中间商的利润进行挤压,中间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原绒控制
既然宁夏企业无毛绒收购价格较低,为什么不试着联系区内的羊绒制品企业呢?面对记者的疑惑,杨云表示,区内的需求量太少,联系起来也比较难。
王梅曾经在鄂尔多斯一家大型羊绒集团企业工作,在前些年,这家大型羊绒集团订单飞至,但企业的产能却严重滞后。看到这种情况,王梅从企业里出来,自己开了个小厂,为企业供货。
据王梅介绍,当年,仅王梅所在的企业,像她一样出来单干的人有9个。最忙的时候,王梅手下27个工人,没有双休日,不断地忙碌。
像杨云那样提供无毛绒的中间商,曾经大量的向王梅这样的分包商供货,然后王梅再供给大型羊绒集团贴牌销售。
“由于我国羊绒产量占全球的65%,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销量主要来源于出口。大约从2008年,中国羊绒企业各种产品国际订单锐减,我在的那家大型羊绒集团不再需要分包商供货了,因此我们一起出来单干的9个人都在近几年陆续停工。有的搞服装,有的搞饭店,当年加工企业轮班转的热闹从此不再。”王梅告诉记者。
区内无销路,中间商只能在区外寻找无毛绒的销路,由此就形成了宁夏等地对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控制。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2009年曾对内蒙古羊绒产业竞争力做了系统的研究,他们认为内蒙古羊绒产品结构单一,针织品占了绝大部分,主要是羊绒衫、围巾、披肩三大类。在国际市场,内蒙古很多产品仍以贴牌加工为主,只能赚取不足10%的加工费。
而宁夏羊绒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原绒的控制非常成功。以宁夏灵武地区为例,其三大羊绒集团都是从流通起家,然后循序渐进地涉足加工领域,由初级加工逐渐进入到深加工。形成了庞大的收购队伍、相对固定的收购区域、充足的原料保障、完整的产业链条。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羊绒产量占全球65%,内蒙古产量占到全国近一半,出口订单减少,意味着国内竞争的空前激烈。而深加工能力的严重不足,成为内蒙古羊绒原材料外流的主要原因。
国际订单锐减,内部加工能力不足,外地企业不肯让利,我区的羊绒中间商和牧民被挤在这个狭窄的利益链上,牧民又相对比较分散,消息闭塞,不认行情,就造成了中间商的有苦难言。
因此,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内蒙古羊绒产业竞争力调查》认为,大力发展深加工,形成国际知名品牌,不断提高羊绒产业的附加值,不断延伸羊绒产业链条,是我区发展羊绒产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