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设计]涤纶仿棉
生意社7月24日讯
早期一般是以涤纶短纤为原料进行仿棉,单纯利用短纤维的特点仿制棉纤维的毛感,从而体现一定的柔软、蓬松的表现特性,但大多还只能用作棉型填充料或制织厚重织物。随着化纤纺丝技术的进步,超细旦、多组分复合、原料复配等新型纤维层出不穷,加上纳米技术的运用,功能性长丝不断被开发出来。而涤纶长丝因其工艺流程短、能耗小、易组合、性能多样,在仿棉方面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攻关的超仿棉涤纶品种主要分为高亲水、亲水细旦和易染色3类。这3类长丝和短纤产品的开发基本涵盖了实现超仿棉的关键共性技术,目标是替代棉纱和棉纤维。
高亲水可依托共聚或共混添加改性,通过亲水改性单组分或多组分改性的高比例添加来实现;亲水细旦主要是控制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在实现共聚亲水改性的同时,还要保证聚酯有较低的熔体拉伸粘度,以纺出微细旦、高异形度的微细旦纤维;
易染色主要指在实现涤棉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染色、色牢度良好的同时,显著改善纤维的抗起球性和手感。这就要求改性分子的结构既要保证与染料分子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又要适当降低纤维成形过程中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
要实现超仿棉需要通过技术集成,灵活地赋予纤维不同的功能组合。例如,在亲水聚酯中通过添加高比例的TiO2、采用异形纺丝技术,在保持纤维吸湿快干功能的同时,改善纤维光泽,提高纤维的抗紫外功能。需要强调的是,超仿棉以纤维攻关为重点,其综合性能体现在纺织品上。
仿棉聚酯纤维的开发思路
⒈模仿棉纤维特征
①模仿毛感及膨松性
涤纶长丝集束性较高,表面光滑,要使其表面形成棉型毛感,必须对纤维进行结构的改变。目前改善涤纶毛感及膨松性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利用空气网络形式,将长丝吹散,交缠形成不规则结构,利用不同原料组合形成立体卷曲膨松形态等。
从毛感来观察,空气网络变形仿棉丝细度不均匀,毛感差别较大,不同原料组合的仿棉丝细度均匀,毛感在后整理时才能突出表现,一般不影响后道工序生产。
②模仿棉纤维的吸湿性
目前改善涤纶吸湿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细旦或超细旦丝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毛细芯吸速度;对纤维截面进行改性,增加吸湿导湿沟槽,加快吸湿速度;对纤维进行亲水改性,在纤维上增加亲水基团,增强纤维的吸湿能力。
③模仿棉纤维的光泽
要改善涤纶的光泽度并达到棉纤维的效果,需让纤维表面形成漫反射,以减弱光线的反射能力。减弱光泽的方法有: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作用降低,或吸收部分光线,形成柔和光泽,利用细旦或超细旦丝,提高漫反射能力,使光线柔和。
2弥补纯棉面料的缺陷
第一代超仿棉产品利用涤纶的特性,既弥补了棉制面料的不足,还能利用不同的细旦丝组合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在蓬松性、吸湿性和光泽等方面模仿棉纤维的基本特征,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如涤纶耐光性、耐热性、耐霉菌等耐候性能较好,可弥补棉面料耐用性方面的不足。涤纶初始模量较大,硬挺,不易变形,具有较好的保形性,可弥补棉制面料易皱、易变形、不耐磨等不足。
3第二、三代超仿棉聚酯纤维的特征
第二、三代超仿棉纤维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能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使用领域的不同及一些特定功能的需求而开发,一些甚至具有比纯棉面料更优越的性能和使用性能。
利用不同的亲水剂和不同的截面形态对纤维进行改性,可使超仿棉纤维的吸湿性有不同特征,满足不同运动量的服用需求。
信息技术、仿生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纤维具有逼真的棉纤维自然卷曲的中空形态,还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应用纳米技术、添加功能材料,超仿棉纤维可具有抗菌、抗紫外、自然降温、蓄热保暖等不同功能,满足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服用需求。
将回收的饮料瓶、废弃的咖啡渣等再利用进行超仿棉纤维生产,赋予超仿棉纤维绿色环保的新特性。
4涤纶仿棉方法
通过不同的原料组合,使纤维形成了适度的棉型感;利用细旦异形丝,增加了纤维的吸湿散湿性;利用预收缩及呢毯整理增强了面料的膨松性及棉型感;通过柔软整理,提高了面料的柔软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