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老陈为啥要转行
生意社7月25日讯 近日搞服装加工的老陈找到报社,要求登一则转让设备的广告,问及原因则连连叹气:“撑不下去了。”
从南京的龙蟠中路驱车近50公里,记者跟随老陈来到位于江宁滨江开发区的这家服装厂。事实上,再往前走几步就会进入安徽马鞍山地界。老陈告诉记者,找这个地方,一是图租金低;二是图工人工资低;三是地处苏皖交界,交通便利,拐弯就能上高速。不过,“一晃五六年过去了,租金年年涨价不算,用工成本的上升也实在是吃不消。”老陈掰着手指告诉记者。
“我这里女工多,一些上了年纪的熟手眼睛花了,干不动;一些年轻人又生娃娃。再招一批来吧,什么都不会,还看不起我。”老陈笑着说,“我这个小厂,现在伺候不了80后、90后的工人,嫌工资低也就罢了,还说没有发展空间,学不了本事。”
“2010年时,工人闹着要求涨工资,原来一个人一个月1800元,我给开到了2200元;劳保部门也来查我,要我给上保险。这一折腾,我一个月工资就开出去12万,一年144万。逢年过节,我也讲企业文化,也讲凝聚力啥的,又得二三十万花出去。”
记者问他,工人闹事的时候怎么办?老陈无奈地笑了,“你没见着那个架势,几个领头的堵大门、谈判,要求先补几个月的工资,补保险,然后又提出工资上浮。我除了开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以外,他们提的要求我全答应了。不答应,我就没工人;没工人,那些半成品、合同能把我赔死。”
老陈说:“工人闹事平息后,我以为转运了,2011年上半年订单多了起来,还为此新买了一批缝纫机,热闹的时候,100号人一起上工。不过,下半年经济形势风云突变,一下子就傻眼了。”
下半年,老陈的订单不及上半年的三成,新进的设备也开始落灰。他说:“大环境不好,我们这些做贴牌生意的也不好过,其实大企业也不好过,现在搞服装加工的都到越南、老挝那边去了。大企业能撑下去,因为他们有钱、有渠道,搞并购,我哪有呢?”
2011年下半年,老陈开始辞退工人,留下几个熟手指望东山再起,但却等来了转让设备,不得不想法转行。老陈押了口茶对记者说:“你看看我这里,就是个作坊,虽说有流水化作业的本事,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盘算过了,再搞服装加工也没有多大意思,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税费还不便宜,改行吧。”
“我打算转行搞机械加工。我是看过了,这些年机械加工也是谷底,但附加值高啊,跟着几个大工程后面干,也行。”事实上,跟过去搞轻纺投资小所不同,机械加工设备的投入较高,适合老陈的设备中,小的龙门吊几十万,大的上百万,老陈能行吗?
老陈说,以往亲戚朋友把钱凑凑就能挺过钱荒,但现在的小作坊式企业也不得不向银行借钱。“为了借60万,腿都跑细了,主要还是人家不相信我能做成功,等我做出规模了,我也搞几个龙门吊给他们看看。不过现在还是用别人的,咱这也是优势互补,抱团嘛。”
老陈还告诉记者:“周边的朋友有点钱的也大多不做了,不改行的就去‘钱生钱’。我做机械加工的附加值算15个点吧,好的信托也有这个收益吧,你还不伤神,不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