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南充丝绸发展新方向
8月22日,2012年四川省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研究开发项目——“新化纤/蚕丝多组分复合型面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在南充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与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南充研究中心共同研发。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南充丝绸人在以创新带动发展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拥有上千年养蚕缫丝织绸历史的南充,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绸都”,丝绸产业一直都是南充支柱产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国有丝绸企业为主体的传统丝绸行业遭遇了改革的冲击和转型的阵痛,时至今日南充丝绸都未能再现当年盛况。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和精品少、新品少、名品少这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的“三低三少”成为南充丝绸一个尴尬的注脚。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定,欧债危机持续升温,都对以出口为主的丝绸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南充丝绸依旧随波逐流,处于可以维持但难以突破的被动局面。
但南充丝绸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唯有创新才能领先,才能带来发展,而创新正是南充丝绸最有待加强的关键一环。2011年10月,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与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南充研究中心以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共同成立了《新型化纤/天然蛋白质纤维多组分功能性复合绸缎》课题组,申报“新化纤/蚕丝多组分复合型面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经过可研、申报、答辩等环节,该项目正式立项,成为2012年四川省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研究开发项目。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试验室南充研究中心是苏州大学与南充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面向南充丝绸行业的研究机构,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是国内丝绸科研领域的顶级学府,学院副院长潘志娟教授是国内丝绸科研领域的顶尖专家,也是这次合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首席专家。据潘志娟教授介绍,项目以研发生产形状记忆型蚕丝/PTT复合绸缎、温控型OUTLAST/蚕丝/羊绒复合绸缎两大类风格新颖和功能多样、应用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的复合型面料为目的,进行原料构成多组分与复合材料织物性能及风格等关系的系统研究以及产品的产业化生产。
据介绍,PTT纤维和OUTLAST纤维是两种新型差别化纤维。PTT纤维具有较高的回弹性和塑形性,拥有折皱易回复、洗涤可穿性优良的特点;OUTLAST纤维则具有调温功能,能在人体感到热时吸收热量,将其储存在纤维内,温度下降时又将热量释放,连续地适应环境温度的改变。潘志娟教授告诉记者,将通过此次项目研发使PTT/蚕丝形状记忆型复合面料的抗皱性较普通蚕丝织物提高20%~30%,具有折皱易回复、洗涤可穿性优良的特点;使OUTLAST/蚕丝/羊绒温控型高保暖多组分复合面料的保暖率与纯羊绒织物相似,比一般的蚕丝类面料提高15%~20%以上,具有一定的温度调节功能。产品将应用于高档家纺用品、内衣、时装及运动服装方面。
南充丝绸科研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亮介绍,本项目的两大类产品在本项目申报前的研发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产品的小样试验,并进行了“新型化纤/天然蛋白质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风格测试与分析”,初步形成上述两大类产品生产加工工艺技术,对关键技术也有基本的解决方案,将为新型化纤/天然蛋白质纤维复合型功能性新产品的产业化实施提供基础。汪亮还告诉记者,这次的项目研发并不仅仅是为了研发一种新产品,同时也是要改变南充丝绸发展的理念,改变行业及大众对丝绸的认识。丝绸并不单指蚕丝绸,丝绸还包括各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和风格仿真、性能记忆等各种新型可纺纤维形成的复合型面料,丝绸发展在科研创新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也有很多路可走。
对于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与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南充研究中心共同研发新项目,南充市经信委主任杨铁在项目启动仪式上指出,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与依格尔公司校企联合研发新项目,一定要整合资源、缩短周期,更重要的是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杨铁告诉记者,以往不少研究创新仅仅以得奖或完成任务为目的,取得成果便将其束之高阁,无法转化形成产业化产生更无法进入市场。本次新产品研发项目一定要着眼市场搞科研,并注重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打造自主品牌。
南充丝绸在科研创新上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南充丝绸人将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南充,这个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绸都”,必将因丝绸而更加闻名遐迩;南充丝绸,这个曾经辉煌又几经风雨的优势产业,必将拨云见日、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