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纺织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成为地方企业难题
生意社9月6日讯 纺织产业是福建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连续多年总量保持在全国第五位。但是,我省纺织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档面料、特殊功能面料等大部分靠从省外或国外引进,高附加值的精梳纯棉、多种纤维混纺等纱线也满足不了本省需求,纺织深加工和新型装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传统产业并非落后产业。”省纺织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对365纱线网记者说,“通过改造提升,可以使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甚至发展为新兴产业。”
自2009年起至2011年,我省实行为期三年的纺织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大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入,开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省经贸委编制的《福建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5000亿元。同时,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构建低碳绿色现代纺织产业体系。
目前,我省纺织产业整体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据365纱线网www.365yarn.com了解,去年,纺织服装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7家,总数达47家。10多项新产品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其中建州竹业的“热-机械耦合分离技术制备竹原纤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的全国纺织行业科技最高奖――“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我省共获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
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针对去年的市场变动,南纺加大研发力度,全年共开发近90个新品种,其中16个品种实现批量生产,新产品产值超过2.2亿元。嘉达纺织面对2011年外销减少的大环境,加大研发生产力度,不断对纱线、坯布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生产品种达270种以上。
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联邦三禾的NITI绿能纤维面料,具有“持续性”降温功能,且低碳、节能、环保、可降解;宏远集团通过研究新溶剂法再生竹纤维纺丝关键技术,为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生产找到一条高效、绿色环保之路,成为我国唯一采用Lyocell工艺路线生产竹浆纤维的企业;龙峰纺织的细旦高密面料的御寒功能强,而且厚度薄、质量轻、体积小……
新突破注入发展新动力。去年,全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25.37亿元,同比增长31.3%,比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制定的目标高出157.3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6%。1-7月,规模以上纺织工业逆势而上,产值同比增长21.6%。省纺织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与10年前相比,目前全省化纤差别化率从不到10%提升至近50%,纺织新产品对全行业的贡献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同时,全省各主要纺织产业集群规模扩大、功能优化。泉州纺织产业集群去年实现工业产值1667.9亿元,同比增长32.4%;工业增加值486.6亿元,规模继续位居全省纺织产业首位,占比达50.1%;形成了以服装生产加工为中心,涵盖棉纺、化纤、织造、染整、市场营销等较为完善的纺织产业链。长乐纺织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纺织产业的21%,其锦纶民用丝产能位居亚洲前列,经编织造面料、花边产品约占全国市场1/5的份额,力恒锦纶、锦江科技分别成为国家差别化锦纶开发基地、国家功能性差别化聚酰胺纤维开发基地。在三明,尤溪革基布产业集群、永安纺织产业集群近年相继被命名为“革基布名城”、“纺织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