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县留仙庄桑蚕合作社探索桑蚕集约生产新途径
蚕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蚕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在“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广西,蚕业合作社还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新生事物。上林县巷贤镇六联村留仙庄桑蚕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是广西成立较早的专业合作社,在桑蚕组织生产、流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桑蚕生产组织形式留仙庄桑蚕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70余户,有一整套从理事会到监事会的组织领导机构,有财务管理制度,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就股份权利和权益分享、蚕茧收购质量检验和蚕茧销售兑现、公共生产场地设备的利用和管理、经营业务主管人员和临时雇工管理、财务管理等事项进行规定。合作社有固定的场地,用于办公议事、小蚕共育、烘茧选茧加工、桑枝综合利用等工作和活动。桑蚕生产以社员在当地缫丝企业—上林海润的统一技术指导下,统一发种、在自家养蚕,只出售完全化蛹茧,由合作社烘烤成干茧后销售给缫丝厂。
桑蚕合作社运营效应桑蚕合作社是在农业主管部门指导、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当地蚕农本身养蚕历史较长、经验丰富也为合作社打下了技术基础。由于坚持统一技术和统一出售化蛹茧,社员间也相互监督生产,留仙桑蚕专业合作社的蚕茧售价要比临近村屯的价格高出许多,真正实现了优茧优价。合作社以社员保证金和其他资金进行统一收购,加工,出售给缫丝厂,如有盈余,将对这部分款项进行二次分配。此外,桑蚕合作社还对桑枝进行综合利用,进行桑枝栽培木耳等。对于收购干茧的当地缫丝龙头企业而言,虽然收购价比“大路货”的毛脚茧要高出1元/公斤以上,但厂家负责人表示,由于合作社的蚕茧完全化蛹后再烘干,蚕茧内在质量好:毛折低、内霉内硬少,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划算的,缫丝厂也非常愿意采购这样的原料茧。
存在问题和瓶颈留仙桑蚕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最大的制约是桑树青枯病。据蚕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留仙庄原有桑园800多亩,但由于青枯病对桑园的侵害,一部分桑园改种西瓜、木薯等作物,使得留仙庄桑园面积减少,一部分社员也因此外出打工。留仙桑蚕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养蚕不怕没有技术,就是桑病没办法。”
作为一种提升蚕农组织化程度,提高桑蚕生产集约化的有效载体,蚕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能推进广西桑蚕经济发展类型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促进桑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关主管部门如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不直接干涉蚕业合作社具体事务的前提下,对桑蚕专业合作社加以正确引导并加以扶持,进一步理顺农工利益分配关系,探索桑蚕专业合作社的其他发展形式,将会更有力地广西蚕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