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中:抓好基地建设 做强蚕桑产业
资中县快速推进多功能蚕桑示范基地发展
单一模式向多功能发展
发展蚕桑产业,就要把地理条件好,桑树资源丰富,蚕农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乡镇作为首选。
资中县经过认真调查、实地考察、充分论证,把板栗桠乡作为蚕桑示范基地,使其在资源数量上占主导地位,质量上占领先地位,技术上起示范作用,以此来带动该县蚕桑产业的全面发展。
示范基地选择的果叶兼用的桑树,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早已跳出了传统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
如今,桑叶可以养蚕制丝;桑葚是一种极富营养价值且保健功能高的优质果实,利用它制作出的果酱、果冻、果露饮料、桑葚膏等饮品属于世界饮品当中的绿色精品,它还可酿酒。
“目前,桑葚不愁销路。像绵阳市、威远县的一些企业愿意收购资中县的优质桑果,只是资中县的果桑基地规模还较小,在当地销售都不够。”资中县蚕桑管理局局长谭忠介绍,桑树的桑枝皮、桑根、冬桑叶可以入药,又可制成保健茶。它具有降压、降脂、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肪积累、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治糖尿病。2011年冬,板栗桠乡金华村村民仅出售桑枝和桑枝皮的收入就达5万元以上。
目前,资中县成立了蚕业协会,引进了一家桑枝蘑菇生产企业,利用桑枝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多种菌类,培育桑枝蘑菇。
“资中县实行‘公司+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领农户进行食用菌周年化生产,并树立‘品种、品质、品牌’意识;采取‘统一菌包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回收产品、统一深加工生产、统一包装销售、统一品牌战略’经营模式。”县蚕桑管理局副局长吴奇彬说,“下一步,计划进行桑下养鸡和桑园间作套种等桑园综合开发利用,延伸蚕桑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为推进资中县蚕业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蚕农栽桑养蚕致富
文素芳今年50岁,已有20多年的养蚕经验。考虑到这些,资中县蚕桑管理局把小蚕共育(帮其他农户喂养小蚕)的活交给了文素芳。
9月19日,记者见到文素芳时,她刚给处在二眠期的小蚕的“窝棚”做完消毒工作。“这个时期消毒很重要,弄不好,小蚕就容易生病。”朴素干练的文素芳说,“县蚕桑管理局经常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讲授养蚕技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今年推广的多功能蚕台,不仅省力、省时好用,而且结的茧好,卖价高,打算明年多喂两张蚕。”
谈起栽桑养蚕,文素芳说:“要不是县里带来了果叶兼用的新桑品种和养蚕配套新技术,靠传统的栽桑养蚕,收入就没有多少。新技术除了养蚕的收入,还有卖桑果、桑树枝条、冬桑叶等的收入。”
2011年,文素芳的丈夫和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她一个人就只养了两张蚕,“养蚕的收入占了大头。蚕茧去年卖1300元/张,四季卖了8张,毛收入10400元;小蚕共育一季有1000元,四季共4000元。”文素芳说,她种植的3亩地桑树中,有2亩地种的是果叶兼用新桑品种,收获了约700斤桑葚,市价10元/斤,卖了7000元。
“新桑品种的枝条有人收去嫁接。”文素芳说,卖给其他蚕农枝条有1000元;晚秋养蚕结束后,冬桑叶差不多卖了1000元,还有桑枝皮买了700元。
从文素芳栽桑养蚕增收致富可以看到资中县发展多功能蚕桑示范基地是如何带动蚕农栽桑养蚕增收致富的。而在金华村,像文素芳一样种植果叶兼用新桑品种的蚕农越来越多,他们一年卖蚕茧、桑葚、桑枝皮、冬桑叶,人均纯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
经过2年多的发展,板栗桠乡蚕桑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效。资中县计划用5年时间,总投入472万元,以板栗桠乡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发展5000亩多功能蚕桑示范基地,到2015年实现年收入43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