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棉花采摘进入尾声 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生意社10月16日讯 目前,河北省棉花采摘已进入尾声,国储棉收购也已开始月余,今年,河北省棉花产量和品质如何?棉农收成怎样?销售情况怎样?加工企业运转是否正常?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多种因素导致棉花生产“三减一降”
10月10日上午,在南宫市仔仲镇前仔仲村,植棉大户卢明权正从雇佣的摘棉农民手中接过棉花,一一过秤。卢明权说,今年亩均收棉只有400斤,比去年少了90斤。
和卢明权一样,该市大屯乡赵明桥村村民张和平也感觉今年的棉花产量降低了。“我承包了58亩棉田,亩收籽棉估计不到500斤,比去年每亩少收100斤左右。”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棉花生产表现为“三减一降”:“三减”即面积减、单产减、总产减。据统计,2012年全省预计播种面积为867.38万亩,总产54万吨左右,分别比去年减少8.58%、17.57%,单产预计比去年减少100多斤。“一降”即品质下降。由于主产棉区尤其是东、北部棉区遭受连续强降雨天气,降雨范围广、雨势强、影响大,造成棉田积水,发生严重烂桃现象,纤维品质下降严重。
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邓祥顺介绍,今年播种面积和单产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棉花价格大幅度降低。2011年新棉上市后籽棉价格为4元/斤左右,最低时3.5元/斤,只相当于棉价最高时的一半,棉农收入减少,植棉积极性降低。二是自2009年以来,我省棉区连续四年棉花生长中后期遭遇低温阴雨天气,烂桃现象严重,单产降低,收成减少。三是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种两季粮与种一季棉花相比,收入相差无几,但植棉用工大大超过种粮。四是棉花种植比较费工。相对种粮,种棉机械化程度低,费工费时,病虫防治、整枝打杈、采摘,要耗费大量的人工。
棉花生产成本增加,棉民收入降低
谈起今年的收入,卢明权说:“我租赁了200亩地种棉花,除了亩产减少,租地种棉费用上涨是个不小的问题。”卢明权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仅摘棉费用,就由去年的0.6元/斤,上涨到1元/斤。雇工的工资,也由去年的每天50元,上涨到每天70元。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扣除1200元的种植成本,每亩还可赚上400元。他种的200亩棉田,预计可收入8万多元,将比去年少收3万多元。
“由于人工费用提高和减产等原因,我今年的收入也将比去年减少近2万元。”张和平也无奈地告诉笔者。
许多棉农反映,由于今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虽然今年棉花收购价略高于去年同期,但总体上农民的收入还是降低了。
棉农惜售,加工企业利微,步履艰难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当前新棉收购进度缓慢,价低棉农惜售、不愿交;棉企收棉加工利微、不愿多收。“目前的企业状况,比去年要艰难的多。”南宫市鸿泰棉花加工厂经理任九兵说,一方面,由于植棉利润太小,棉农惜售严重,目前企业只收购了加工籽棉30万公斤,比去年减少了近200万公斤。另一方面,就加工利润来说,现在企业收购价格为每斤4.1元,今年收储价三级棉每吨20400元,企业加工微利,接近保本经营。
南宫市世潮纺织公司总经理王军介绍,目前,他们企业收购的籽棉不到去年的一半,由于棉籽等棉花农副产品价格下滑,加工利润空间太小,所有纺织加工企业收购的劲头都不足。
王军说,许多棉花加工企业都希望:未来棉籽价格会有所回涨,棉农的惜售心理减弱,让棉花加工企业步入正常生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