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在结构洗牌中突围
生意社11月7日讯 中国是世界纺织生产大国,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很大,而青岛特别是胶南市,又是我国重要的纺机生产基地。当前受纺织市场下滑影响,纺机生产也面临着艰难的突围。
□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张海铎 季芳
订单多的“低迷”悖论
对于大多数纺机企业来说,2012年上半年都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巨大的市场考验,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减少。
位于胶南市王台镇的青岛三祥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纺机企业,公司总经理黄永春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受到纺织布匹市场急剧下滑的影响,公司上半年销售情况不甚乐观,销售额仅为1200万元,产品主要集中在210厘米—360厘米宽幅织机上。但即便如此,就我们公司而言,目前还是有足够的订单来保证生产。”
企业接的订单多,是不是挣的钱就多?这样一个本不算问题的问题,在纺机行业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前三季度,大多数纺机企业订单由于惯性效应而依旧饱满,但日益上升的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等,严重地挤压了纺机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同质化产品竞争愈演愈烈,又使得纺机产品的价格难以上涨,其结果就是多数纺机企业特别是棉纺设备生产企业量大利薄,有些企业甚至陷入亏损境地。
面对订单,是接还是不接?接了亏损,不接丢了客户。企业对此感到两难。一位二三十人规模的纺织机械企业老板告诉记者:“纺织机械的订单往往是提前确定的,但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却是一直在浮动的,价格却不能随着成本提高而随意变更,这就造成了纺机企业只能硬着头皮接订单,不接订单没活干,接了订单又不挣钱。”
“规模效应”受挫无序竞争
青岛纺织机械在胶南,而胶南市的纺织机械则主要看王台。胶南市纺织机械与山西晋中、浙江绍兴构筑了我国纺机产业集群“三足鼎立”之势。胶南市的梳棉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喷水织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喷气织机占国内份额的2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
目前,胶南市正常生产经营的纺织机械整机生产企业有81家,专业配套生产企业174家,家庭工厂860家,年产各类纺织机械7万余台。而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王台镇。虽然产业规模大,产量高,但无序竞争、市场过度集中、产品同质严重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王台纺织产业健康发展的掣肘。
胶南市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效慧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王台规模企业各自为战,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拼装企业搞恶意价格竞争,致使区域品牌难以形成;在市场方面,仅在江苏吴江盛泽镇一处,王台纺机企业设立的销售站点就达300多处,市场竞争之烈可见一斑。
黄永春也告诉记者:“目前纺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整个行业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价格扭曲。企业生产经营模式高度雷同,组装性质的企业随处可见,真正由自己设计制造的部件也因为缺少行业保护,多数被同行业仿制借用,其结果必然导致纺机产品附加值提升缓慢。”
结构洗牌期待分一杯羹
目前国产纺织机械仍存在可观的市场空间,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年平均增长7%。
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徐广宁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世界纺织生产大国,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很大,市场竞争非常大。现在中国北方纺机市场的低迷,也是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调整期的必然阶段。
黄永春也告诉记者:“随着纺织市场的不断整合,国内的安徽、江西等省份的新兴市场正在形成,国外的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市场方兴未艾,这都将给纺机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推进结构调整仍是贯穿行业发展始终的关键,而纺机企业的洗牌过程也将进一步加速。”
那么青岛纺织机械企业如何在这次洗牌中分一杯羹?今年7月份,胶南市被认定为山东省优质纺织机械生产基地,“成为产业基地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可以通过培育、保护、提高、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机械知名品牌和产品系列,对我们的纺织机械也是一种保障。”胶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计量科负责人薛战军说。
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逐渐成了行业的引领者。“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还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这也是对企业地位的认可。”薛战军补充说。
胶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年还筹建山东省纺织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由胶南市政府统一招标购买了检验仪器设备28台件,设备原值170余万元,满足了纺织机械整机和主要零部件检验要求。这是我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纺织机械专业检验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