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成就河池桑蚕产业 产量连7年广西居首
日前,从河池市农业局了解到,近年来,河池市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着力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走良种良法产业化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桑蚕产业。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市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已连续7年稳居广西第一,成为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据统计,今年1月-8月,河池市扩种桑园2.63万亩,桑园总面积达到71.3万亩,鲜茧产量112.2万担,产值19.08亿元。其中,宜州市桑园面积发展到30.5万亩,成为全国桑蚕产业第一大县(市)。目前,桑蚕生产已遍及11个县(市、区)116个乡镇1050个行政村,参加种桑养蚕农户23万多户。
科技引领“三高”蚕业
河池市积极创建“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蚕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桑蚕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升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筹措投入“三高”蚕业示范片建设资金740多万元,创建核心示范片51个面积共2.6万亩。同时,全市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养蚕、低产桑园改造等标准化新技术,不断带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2011年,全市平均亩桑产茧达到125.4公斤,比广西平均水平102.3公斤高出22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水平53.3公斤的2.35倍。
“三化”互动做大桑蚕产业
近年来,河池市着力发展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品特色化”的桑蚕生产基地县、乡镇、村屯和专业大户,进一步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发展,做强做大桑蚕产业。
2012年7月,河池市确定以宜州、环江等东部县(市、区)为重点的大通道高效生态蚕业生产基地,以都安、大化、天峨等西部县为重点的红水河库区生态旅游观光蚕业生产基地,以基地促进产业开发,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以龙头企业带动,提升生产规模化。我市积极创新桑蚕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桑蚕产业开发。目前,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发展到21家,自动缫丝机达到196组7.84万绪,年生丝产量达4000多吨,生丝产量是2005年的2.7倍,产品等级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等级。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的“绮源”牌经线丝,还打入区内外茧丝市场,填补了长期以来广西茧丝只能作纬线不能作经线的空白。
创建品牌,实现产品特色化。河池市大力实施“优茧工程”,初步形成了缫丝-织绸-印染-服装一体化茧丝绸工业新体系。目前,我市已有绮源、东方丝路等白厂丝品牌4个,南方丝缫、爱美莲等蚕丝被品牌8个,产品畅销区内外,还远销港澳地区,打出了河池茧丝绸的响亮品牌。
创新驱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河池市还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在桑蚕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下工夫,加快发展桑蚕循环经济。
近年来,河池市开展桑枝食用菌生产科技攻关,抓好蚕沙综合治理,积极开发利用下茧加工蚕丝被,不断促进桑蚕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河池市桑枝食用菌年生产能力已突破9000万棒,年鲜菇产值预计2.3亿元以上;蚕沙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3家,年加工利用蚕沙10万吨;生产蚕丝被企业发展到21家,年生产蚕丝被达16万床、产值9000多万元。桑枝食用菌开发、利用下茧生产蚕丝被等已成为我市延伸桑蚕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和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池市将通过着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和自营出口能力的茧丝绸企业集团,构建缫丝、织绸、服装生产工业园区,建立茧、丝、绸、服装交易市场等,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茧、丝、绸、服装贸易信息中心,做强做大广西桑蚕产业第一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