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河山镇全力保护蚕桑文化
生意社11月15日讯
今年菊花节,河山镇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蚕桑习俗通过舞蹈的形式搬上舞台,一出“蚕乡喜丰年”的演出夺得菊花节“金菊奖”。
河山的蚕桑文化远近闻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久的发展积淀,蚕桑习俗已经渗透进了河山人的血液中。“出生的时候会给孩子盖蚕丝被,穿蚕丝裹裙;结婚的时候,会用蚕丝被当嫁妆。现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还延续着这些习俗。”河山镇的村民王小成说。
每到清明时节,河山的蚕农纷纷涌向含山。将蚕花别在发髻、挂在胸前、插在帽檐,热闹非凡。有的蚕农还会身背蚕种包,以祈求蚕茧丰收。这些古老的民间民俗活动就是著名的“含山轧蚕花”。作为我市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含山轧蚕花”已经成为了河山千年蚕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然而,在工业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蚕桑民俗正面临着消亡的命运。特别是80后、90后,蚕桑文化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开始陌生。如何让子孙后代了解蚕桑习俗,将优秀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并且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对此,河山镇政府对当地还留存的蚕桑习俗进行整合,在河山中心学校设立蚕桑文化教学传承基地,让河山的新一代了解家乡的蚕桑文化。另一方面,通过文艺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蚕桑文化的保护队伍中。
“这样的方式,既保留了蚕桑文化又宣传了我们的蚕桑品牌。”河山镇党委宣传委员俞利华认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最终目的都是要让河山人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古老的蚕桑文化。
目前,河山种植桑树面积8000多亩,有近万人从事养蚕行业。围绕这一产业,河山的绢纺厂、绢布厂、服装厂也随之兴旺,这让河山很早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绢纺名镇。“河山蚕桑习俗,不仅在文化上,也在经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俞利华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