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等价格倒挂 市场来救
生意社11月23日讯 对于国内的棉企和煤炭企业来说,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而原料进口价格和终端产品出口价格“倒挂”却让铜进口企业和空调出口企业苦不堪言。最令人深思的当推中国商品期货交易额与定价权的严重倒挂。
国内外价格倒挂,“最受伤”的首推纺企。国内棉花与进口棉花相比,每吨价格高出4000元左右,对于拿不到棉花进口配额和抛储棉花的企业来说,只能使用国内的“贵棉花”。保护了棉农,伤了纺织企业,保护了纺织企业,又会伤了棉农。政府面临两难的选择。
另外,今年煤炭市场价格倒挂现象非常严重。凭借价格优势,进口煤连续多个月放量增长。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煤炭进口增幅近四成。与之相对应,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煤炭出口降幅近四成。
毫无疑问,进口煤大增将不断冲击国内煤炭市场。国内煤炭企业的利润率将大幅降低。另外,国际煤价下跌也造成国内煤企原来收购的海外矿产的收益大受影响。
煤炭市场可谓存在着价格“双重倒挂”,不仅有国内外的价格倒挂,还有国内重点合同煤和市场煤的价格倒挂。近年来,重点煤和市场煤价差最大时曾接近500元/吨。即使是一般情况下,二者价差也达到100元/吨~200元/吨。
更令人费解的是,金属铜和其下游产品空调竟上演了一出原料价格和终端产品价格“倒挂”的好戏。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缺铜的国家。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国际铜价被国外基金恶意炒作,价格居高不下。国内跟涨情绪不浓,导致国内外价格比值越来越低,国内、国际市场铜价严重倒挂。
与此同时,以铜为重要原材料的空调出口企业仍然存在着低价恶性竞争,特别是小企业。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希望能让资金快速流动起来。这无可厚非,但从长远来看,低端出口并不利于企业持续获利。
最令人痛心的是商品期货交易额与定价权的严重倒挂。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并未因商品期货的总成交额而移至中国。
时至今日,我国已在铜、大豆等少数商品的价格形成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仍被国外同行牢牢地抓在手中。
种种价格倒挂使商品市场的行情演绎更加波诡云谲,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倒挂现象还是应该由市场来终结。棉价、煤价、铜价乃至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都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近年来,随着用棉量大增,我国已成为国际棉商竞争的主战场。棉花经济已是全球一体化了。棉价应在全球竞争中自然形成。市场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被淘汰的企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供求整体宽松是造成国内外煤价倒挂的重要原因。而只有市场才是国内的重点合同煤和市场煤价格倒挂的终结者。中国应全面放开煤价,让煤炭供需双方完全自主协商确定交易价格。
铜进口价格和空调出口价格的倒挂亦要靠市场来解决,因为利润走低必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我国商品期货交易额与定价权的严重倒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的开放度还不够。境外投资者缺乏参与,而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期货市场亦是管制重重。
虽然,我国商品期货交易额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自弹自唱”的价格发现显然难以成为全球商品定价权的“公允价格”。
毫无疑问,放松汇率管制会加大我国热钱管理的难度,但这却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的必然选择。
作者:乔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