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服装业年度人物】朱卫俊:流水线上的瑰丽人生
生意社11月29日讯 通常在很多人看来,流水线上的工作等同于枯燥机械的动作、单调无味的重复,极易令人倦怠和厌弃。而对于在缝纫一线一干就是20年的女工朱卫俊来说,正是这周而复始的一针一线,将青春韶华由点穿成了线,从而拼接出专属自己的平凡却瑰丽的人生。20年间,伴随着车间内缝纫机隆隆的运转声,她从一名少女成长为了妻子和母亲,同时,也经历了从一名初入缝纫领域的“菜鸟”到备受瞩目的全国纺织劳模的精彩蜕变。这一过程中,有执著,有坚持,更有内心对所从事的工作真实迸发出的爱与激情。此外,或许还有连她自己都尚未意识到的,对于“自我价值”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她不是一个用冷冰冰的业绩数据堆砌出来的铁人式劳模,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劳动者。她的不善言谈或许无法使她完整表达出:“我爱我的工作!”但脚踏实地的努力所渗透着的平和喜悦是如今成绩的最好注脚。
缝纫车间的“大明星”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那么,点亮朱卫俊人生的那方舞台显然是青岛即发集团贵华针织有限公司的缝纫车间。眼睛大大,皮肤微黑,面对陌生人掩饰不住紧张和局促,而坐在缝纫机台前,她却是镇定自若、气场强大的绝对明星。朱卫俊在公司“成衣一部”负责双针机的操作,技法的娴熟是出了名的,在她的调动下,冰冷的机器似乎也有了灵性,总是与其配合得格外默契。这天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日,她要完成一批外贸T恤的“收边”工作。按规定,该版货品收边需预留2公分的宽度。稍稍目测后,她便迅速将一件待加工T恤精准地折出了要求的宽度,然后脚底有节奏地踩着双针机的踏板,一手轻轻向前抽动T恤,一手伸出食指,捋动T恤的折边,并用剪刀修剪掉收尾的线头。剪刀落下的瞬间,这件T恤的收边也宣告完成,整个动作连贯利落、简洁漂亮。不到1小时,机台上摆放的百余件T恤已经全部完工。所有的工作几乎都是一遍过关,偶有缝合线未能衔接好的,也会被她及时细心发现,并当即拆掉返工。汗水顺着她的额头淌下,后背的工作服也湿了一大片,而她全然没有发觉,仍旧埋头沉浸在缝纫的世界里,任车间里飞扬的线头粘了一头一身。但此时此刻,这一画面却极具美感,并令人动容。
整整一上午,朱卫俊几乎没喝一口水,甚至厕所都没去一次。她计划在当晚下班前完成1500件的量——超出了公司规定工作量的50%。对于朱卫俊而言,这早已是自然而然的习惯。每天开工前,她都会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制定一个高于规定、也因此更富于挑战性的目标,并争分夺秒地高效完成。“她总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儿。超额完成工作的同时,她做的活儿质量也让人放心,几乎不需要再复查。”朱卫俊所在班组的班长周荣荣这样表示。而更令众多同事感到由衷地钦佩的,则是朱卫俊20年如一日吃苦耐劳的持之以恒精神。“她特别能吃苦,从不喊累,其实干这个活儿哪有不累的呢?”与朱卫俊共事10年之久的工友吴伟感叹道,流水线上工作的辛苦超出常人想象,长期在缝纫机器前的重复姿势致使颈椎、肩周等病痛在所难免,而朱卫俊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强应对,“很多工友累得受不了,忍不住请假,而她从不请假,我们打心眼里佩服她!”在朱卫俊所在成衣一部的部长于展萍的记忆里,朱卫俊从1992年进厂至今,20年来只请过2、3天假,并且从未迟到或早退过。这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对朱卫俊的解释却很简单:“流水线上每个人都有专门负责的工序,一个工人请假,其工序就要由别的工人顶替,而如果这名替工对这道工序不够熟悉的话,就容易导致整个班组的流水不正常,耽误公司的整体工作计划。”
凭借过人的技术水准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朱卫俊得到了同事、领导的认可与信服,同时也斩获了多项殊荣。从1995年到2011年,她连续17年被评为“即发集团先进标兵”;从2003年开始,接连当选即墨市和青岛市两级劳动模范;2011年1月,又被评为全国纺织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她接受了这份崇高的荣誉,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好学不倦的有心人
如今,朱卫俊是厂里公认的“金牌工人”,而若将时光倒回至20年前,年仅17岁、刚刚初中毕业的她初进厂时,还是个根本不懂缝纫的“菜鸟”。“当时看到别人手脚麻利地把一块块布料缝制成精美的衣服,我特别羡慕,总是盼望自己也能早日做到。”朱卫俊说。于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定的决心,她展开了一场“攻坚战”,不断虚心、主动向师傅请教缝纫技术,并把一些技术难点和窍门牢记于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她出徒可以独立上机器的时候,早已比别人掌握了更多的技术,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部长于展萍认为,朱卫俊的飞速成长正是得益于她的勤奋好学以及不服输的拼搏劲头。她曾观察到,朱卫俊将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反复研究,经常是别人下班了,其仍坐在机台旁苦练、琢磨。“不到3个月,她的效率已经高过在此工作了3年的老工人。不仅是双针,缝纫技术中的扒一和平板,她也样样在行,成了车间里少有的多面手。”
学徒期间的努力,也透露出朱卫俊柔弱外表下倔强、要强的性格。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重复性的繁重工作并未让她失去积极思考的能力和挑战自我的乐趣,还时常表现出创新的意识。于展萍记得,2007年,厂子曾接到为阿迪达斯加工泳装的任务,客户对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加工过程中,在“过缝”这一环节遇到了难题。由于比普通产品厚了4倍,缝纫机无法压住面料。朱卫俊细心琢磨出了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法,将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同时质量也成功达标。
由于技术纯熟、善于钻研、勇于创新,近年来朱卫俊的产量遥遥领先全车间,也因此有着“飞人”的美称:连续5年比平均数高产近8万件;2011年,比平均折标数高产近10万件,连续创造了即发的高产奇迹。在市总工会和集团公司举办的多次职工技能大赛中,她都名列前茅,成为全公司干部职工学习的典范。
团结同事的热心肠
劳模的身份光环与媒体接踵而至的频繁采访并未改变朱卫俊的生活。在她看来,自己仍是一名普通的缝纫女工;在其同事眼中,她也依然是平易近人的亲切工友。除了技术好,“憨厚朴实”、“热心”、“人品佳”是公司领导、同事给予朱卫俊的最多评价。
这天上午,工友王晓华发现一件加工好的货品里掺入了一条黑色的杂线,跑来找朱卫俊帮忙。朱卫俊二话不说,撂下自己手中的活儿,轻车熟路将杂线摘出,再将缝线收拾平整,三下五除二便轻松搞定。“你最牛了!”王晓华冲朱卫俊笑着说。王晓华马上要结婚了,她特意邀请朱卫俊参加自己的婚礼。“我在这里工作1年了,这期间卫俊姐对我帮助非常大。刚来时对新环境极不适应,和同事不熟悉,找不到人说话,心情特别郁闷,是卫俊姐主动走过来热心地和我聊天,并且手把手、无比耐心地教我技术,帮我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谈到朱卫俊曾给予自己的切实帮助,王晓华十分感激。工友吴伟也表示,朱卫俊十分重视与同事的情谊,没有架子,平时忙不过来找其帮忙,其从不拒绝。当看到其他同事的工序比较难做或做得比较慢时,她总会主动上前一起研究工艺路线,辅导大家缝制技术,提高工效和产品质量。如果新手出现质量事故需要返工时,她会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帮助。对此,朱卫俊表示,朝夕相处的同事于自己的意义同家人没有分别,并且,进厂之初因新环境的陌生所带来的重重压力也让自己能够切身感受和体谅每个新职工初来乍到时的真实心理,“我愿意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即便是现在,朱卫俊仍保持着勤勉钻研的习惯,“手中有数”是她时常提及的缝纫诀窍,并从不吝惜与同事分享。在工作的间歇,时常可以看到她与工友切磋交流缝纫技术。
此外,班长周荣荣还对朱卫俊的细心印象格外深刻。“对于同事的困难,她总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周荣荣说,平日里哪个同事情绪不好,比如两口子吵架或是遇到了其他着急、烦心的事情,朱卫俊都会敏感地发现,并询问开导。有时有同事上班来得比平时晚了,她也会很担心,并打电话询问对方。
痛并快乐着
在当今,“劳模”这一概念总是被附着过多“铁人”的意味,而朱卫俊对此是个颠覆——她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生活中的朱卫俊是松弛的。为了调动员工的情绪,贵华针织车间里一直播放着或静或动的流行歌曲,听到熟悉的旋律,朱卫俊手里忙活着,口中也忍不住欢快地跟着哼唱起来。同事间的融洽关系也让她一改少言寡语的性格,显露出活泼开朗的一面。午间休息时,朱卫俊和几个工友轻松地聊天。“她的女儿可漂亮了,一点不像她妈妈。”她笑着打趣班长周荣荣。
工作之外,朱卫俊还拥有着更多的身份:子女、妻子和母亲。在她看来,家庭与工作同样重要。而由于长年累月的忙碌工作,难免疏忽家庭,她也曾有过纠结彷徨的时刻。2004年,朱卫俊生下了儿子韩善成,因无暇照看,只得送到老家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孩子被送走的那段日子,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的路上,想孩子想得出了神,骑电动自行车一下子撞到路边一块大石头上,整个人飞了出去,左半边脸摔得紫青,额头肿起一个大包,眼睛肿得只剩一条小缝。”朱卫俊说着忍不住落了泪,“从孩子出生起,我没能尽到一位母亲的职责,十分对不起孩子。”而这种负疚感也令朱卫俊前所未有地产生了放弃工作的冲动。但这只是她工作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后在部长于展萍的开导与工友的宽慰下,以及出于对缝纫岗位的深深留恋与热爱,朱卫俊很快调整情绪,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
如今,小善成已经被朱卫俊接回身边,现就读于即墨市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由于爱人韩旭在个体企业开班车,工作忙碌程度不亚于朱卫俊,两人仍旧无法细致入微地照料孩子。从早7点半到晚6点半,除去中午1小时吃饭,以及上、下午分别10分钟的休息时间,朱卫俊每天的工作时长近10个钟头。赶上公司当日交货,往往还需要加班。也因此,小善成在学校总是最后一个被妈妈接走的。此外,平时外出游玩的要求更是难以得到满足。但他非常懂得心疼妈妈,看到朱卫俊歉意的神色,会立刻懂事地安慰她:“没关系,我已经习惯啦!”家中摆放的妈妈在工作中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也令他深感骄傲,并以妈妈为榜样,将自己在学校获得的“学习标兵”等奖状摆在旁边,悄悄与妈妈试比高。
朴实的个性让朱卫俊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知足,在乎和珍惜每一个哪怕平淡微小的幸福。“我和我爱人的父母都是农民,与他们相比,我的工作已经非常轻松了。”她说,“现在儿子能在身边,又长大懂事了,我的丈夫、家人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在单位同事的关系又十分融洽,这不就是幸福么?”与工作中的脚踏实地一样,朱卫俊如此诠释她所理解的幸福,并深深地沉浸在这些幸福的感受之中。对于儿子的未来,朱卫俊的希望也格外朴实:“只要他脚踏实地就行了。”对于现在的缝纫工作,她则坚定地表示,会坚守在缝纫一线,直到干不动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