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高库存”折射品牌建设乏力
生意社12月19日讯 时至年终岁尾,以“回馈消费者”为名的打折促销活动开始在各大商场陆续上演,由于国内、国外经济不景气,生产厂商库存压力陡增,这股打折促销的“让利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服装类商品打折促销力度最大。
统计显示,仅22家A股服装类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存货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382亿元。更有媒体断言,全国服装库存够国人穿3年。
包括卡奴迪路、报喜鸟、九牧王、七匹狼、凯诺科技、乔治白、希努尔、步森股份、大杨创世等在内的9大男装上市公司第三季报显示,其库存总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8.62亿元,且每家公司的存货都超过1亿元。
北京华荣万基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曹佳洛认为,2012年,中国服装制造产业呈现内忧外患的格局,国内外纺织服装需求呈现双降,从而影响行业收入增长。
据记者了解,中国的许多服装企业原本是做出口贸易的,出口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只能转为内销。在内需同样不景气的情况下,市场的供需平衡就被打破,服装公司库存居高不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曹佳洛指出,电子商务的强势崛起,也给传统服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2009年~2011年百货商场服装销售额约占中国服装销售总额的38%、35.7%及26.9%,预计2012年将占25.1%的份额,从整体上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东方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施红梅则认为,2007年欧美经济危机后,国际快时尚品牌陆续进入中国,也给国产服装品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特别在2011年,包括ZARA、H&M、UNIQLO在内的国际快时尚巨头纷纷加快在华开店步伐,个别品牌更是开始下沉,探索在二三线城市开店。
“内忧外患”致使我国服装行业困难重重。
今年以来纺织品服装零售行业爆发全面库存危机,标志着我国服装行业将进入发展转型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服装市场空间已十分有限,高速外延增长难以为继,但企业的经营模式仍停留在规模化扩张的惯性里,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企业新增门店的销售低于预期,诸多新增门店的库存累积超过了放缓的消费需求所能承担的范畴,企业正常运营显危机。
我国服装行业近30年来,只注重销量、业绩、份额、市场等硬性指标,并没有对服装品牌进行营销,没有培育起自己的品牌文化。相比阿曼尼、LV、古奇等国际一线的品牌,我国的服装业强势品牌难以寻觅。
“那些国际一线品牌的商品质量、工艺和材质,我国企业完全可以达到,那么为什么我国生产的同质产品价格要比国际一线品牌价格便宜几倍甚至几十倍呢?关键因素就在于品牌溢价。我国服装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永远都会面临经济不稳定带来的种种困难。”业界人士认为。
业内专家建议,本土服装企业要想做出色的品牌必须赋予品牌特定的文化。“首先确定你的品牌要体现什么,其次展开工作支持这一品牌形象。”这是全世界成功的品牌深谙的定则。
时尚行业品牌专家闵光亚认为:“设计文化与设计实力的崛起,是大品牌成功的定律。而中国服装企业现在的困境,恰恰就是忽略了服装的设计本质。”
从设计入手,打造自己的品牌是中国服装企业真正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