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中国纺织服装名镇论坛:创新驱动与竞争优势


http://www.texnet.com.cn  2012-12-26 09:49:54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创新驱动与竞争优势

  ——中国纺织服装名镇(名城)产业发展峰会举行

  生意社12月26日讯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重要时期,由中国纺织报、服装时报主办,德阳西部国际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名镇(名城)产业发展峰会,总结和推广了纺织服装相关产业集群在转变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辉煌成就,围绕“创新驱动与竞争优势”这一主题探讨了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著名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深入分析,以及包括深圳服装行业协会、苏州吴江区商贸局、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湖南船湾镇等在内的多个知名纺织服装集群和行业协会负责人的经验分享,对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转型提升、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和示范作用。

  王若竹行业媒体助推产业影响力升级

  作为中国纺织报、服装时报的主管主办单位,经济日报十分积极地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变革,我们也支持行业媒体以多种形式服务于本行业。本次峰会就是将媒体的优势资源与产业集群进行良好对接的有益尝试。经济日报将联合各种媒体,通过电视、平面媒体及网络对峰会和产业集群进行集中的报道,形成强有力的宣传网络,以提升产业集群的影响力。

  就纺织服装而言,我国要完成《纺织服装“十二五”规划》,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只有通过产业链的价值再造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个过程就是产业链的升级过程,也是价值链的提升过程。本次峰会在产业链中的产业集群与政府、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于促成产业链的合作与价值链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邓郁松集群优势化解转型阶段性矛盾

  根据相关数据预测,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逐步发展,到2015年处于15岁~40岁的劳动力数量,将比现在减少5000万人,而这一数量在2015年之后还将继续减少,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势必对纺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力需求比较大的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就已经发生的劳动力供求不平衡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得到改变。

  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行业的创新转型。而产业集群带来的竞争优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一矛盾。但是现在的产业集群发展已经与改革开放初期有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现在的产业集群,应该为产业工人提供完善的生活、教育、医疗条件,让从业者在当地稳定下来工作。这样便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人流动问题,为中西部产业工人在自己家门口安家落户、踏实工作提供了机遇。

  左小蕾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在企业家手中

  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已成既定趋势,这一点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过去强调的对结构调整的要求,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解决产能落后、环境污染、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等负面问题上。而如今的发展要求,则是需要在此基础上为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并以此助推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结构,传递正能量。

  经济结构是由各个产业结构组合而成,产业结构又是由其中一个个企业所组成。因此,对产业结构调整来说,不应过多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调整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所做的应该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调整进程。企业最了解市场,最贴近消费者,企业家们最清楚自身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困难在哪里。因此,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效益健康增长问题的方法,牢牢掌握在企业家手里。

  谢青改善集群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从2002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就在行业内开展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试点工作。目前,试点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区已从最初的38个,发展到了187个,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经济占全国纺织服装经济总量的80%。可以说,以乡镇经济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区以其旺盛的经济活力,发展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的主产区围绕着专业市场、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特色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伴随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动荡,纺织服装企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在这种宏观态势下,正处于升级转型中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迎接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越来越受制于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压力。改善发展环境,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广大企业家的共同努力。此次峰会提供了产业集群信息和理论交流的平台。

  沈永芳深圳服装业先人一步的转型思考

  深圳的服装行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发展之初都是以加工、贴牌为主的业务。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能总为别人做嫁衣,因此企业那时候就开始思考怎么来转型升级,怎么来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我们开始组织企业参加北京的国际服装博览会,从起初的几个品牌,到后来的上百个品牌组团参加,深圳服装品牌的整体实力慢慢得到了业界的认可。随着深圳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在13年前创立了深圳服装交易会,交易会的创立为深圳服装品牌和服装行业的发展、转型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平台。因此可以说,深圳是最早走出品牌之路的地区,而深圳的每个品牌和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和企业文化,因此这也促进了品牌的良性发展。虽然近一段时间行业市场的发展不是很乐观,这也给深圳的服装品牌的下一次转型升级和优化组合提供了新的机会。歌力思、影儿、马斯菲尔、马天奴、安莉芳、卡尔丹顿、艺之卉等一大批知名服装品牌脱颖而出,成为深圳服装品牌乃至中国服装品牌的优秀代表。

  罗孝春孕育集群发展的理想土壤

  湖北省纺织服装相关从业人员包括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在内总数超过110万人,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储备。相关人才培育、科研创新、对外交流等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以湖北省发展服装产业集群凭借有着500年历史的汉正街作依托,南临广东,东近杭州、义乌等纺织服装产业高度发达的省市和地区。以湖北武汉市为中心的黄陂区服装产业集群、黄石市服装产业集群、襄阳市樊城区纺织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得以健康稳健地发展。

  湖北省服装商会集中6家副会长以上的企业,在荆州市监利县聚集了1334万平方米的空位用地,用来发展湖北纺织服装集群,并承接老牌商业聚集地汉正街以及武汉市周边近乎饱和的商铺扩展需求。监利县与陕西河南重庆、湖南等省距离较近,对于承接湖北省较大型服装企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同时,湖北的服装产业集群重视外来人才及投资对当地GDP的拉动作用,为承接省外来的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支持。

  颜有明实体经济要抓机遇促创新

  面对成本加大、信贷紧缩、汇率提高、需求减少等压力,吴江区的纺织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差异化发展,走在了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具体做法,一是注重技术进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政府全力助推,引导良性发展;三是市场的强力提升和产业的互动。

  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实体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经过20多年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拥有的巨大纺织产品加工制造能力,目前吴江区纺织产业正面临着承接高端纺织品制造,面临技术、品牌、市场的壁垒及中低端纺织品订单大量向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更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压力。如何紧跟世界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就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深入分析新形势,不断适应新要求。我们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从高端纺织原料纤维的研发,先进纺织机械的制造,纺织品的设计和品牌的培育与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寻求突破,再塑吴江纺织产业新优势。

  袁卫东“三大品牌”构筑特色产业

  杭州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经过萌芽起步、全面扩建、调整提高和全面提升四个阶段,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是依托重要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经济背景和改革开放大环境的成果发展起来的。在品牌化发展上,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打造了街区品牌、市场品牌、产品品牌的整体“三大品牌”路线。在产业走向高端化的路线上,街区在2006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了“中国服装第一街”的荣誉称号。今年9月,杭州中国女装指数正式在杭州编制并对外发布,对整个女装产业发展的有着“晴雨表”和“风向标”的重要作用。同时,依托精准定位完善市场管理,推进了市场的综合经营能力的提升,为采购商提供了十分便利的采购环境和流通支持。形成了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的市场品牌。利用街区专业市场的特点,促使商户在款式、面料工艺的选择和提升上不断自觉加大创新投入,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环境。通过打造属于四季青的品牌,属于杭州的品牌,杭州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实现了从当初的“别处进货这里卖”完成了“产销一地一市场”的结构式飞跃。

  汤旭丹从“群而不集”到“步调统一”

  长期以来,西柳的服装企业存在“散、小、弱”的情况,产业发展“群而不集”,产品附加值偏低,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为此,西柳制定出台了一整套扶持企业和行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同时招商引进辽宁海城宏基工业城项目。目标是整合利用现有产业资源,承接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打造多位一体的现代化市场配套加工产业基地。

  西柳镇坚持统筹兼顾、错位经营、共同发展的原则,由政府对西柳市场集群实行统一分行划市、统一宣传推介、统一招商组市、统一运营管理。这样一来,就体现出政府在做大做强市场中的调控保障作用和责任担当意识,有效破解了新老市场无序竞争的矛盾和弊端,从而实现各单体市场品种定位科学、专业优势互补、共同旺市发展。逐渐形成以裤装和棉服两大产品为龙头的特色服装产业集群。经过近3年的努力,北派服饰品牌已经在全国叫响推广,一大批西柳企业在北派服饰的大旗下迅猛成长,走上自主研发、自创品牌、订单生产、展贸销售的发展道路。目前,西柳市场已成为北派服饰品牌营销中心和中国服装品牌的孵化基地。

  □本报记者 李哲 张贵东 周冬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服装  创新升级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