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去年在華新增52家店 中國將成最大市場
在盈利下滑並可能被競爭對手Inditex拉開距離后,海恩斯莫裡斯公司(H&M),這家兼顧流行和平價元素的瑞典快時尚巨頭,正准備前所未有地押寶中國市場。
記者了解到,據彭博報道,H&M首席執行官Karl-JohanPersson日前預計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其最大市場,在中國市場的開店速度將超過全球其他任何國家。
歐洲市場乏力
押寶中國市場的一大原因,是傳統的歐洲市場出現疲態。彭博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30日的公司第四財季,營收同比增長5%,至325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20.9億元),但同期淨利潤卻下降1.3%至52.9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52.23億元)。
據了解,德國仍然是H&M最大的市場,但其營收已連續2個季度同比下滑,4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5%,至80.12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9.11億元)。同期中國市場穩居亞洲第一的位置,其營收同比增長39%,絕對額全球排名第七,位於德國、美國、英國、法國、瑞典與荷蘭之后。從收入比重看,中國區營收佔4.9%,高於第三財季的4.4%。
H&M大多數收入來自歐元區(第四季度是57%),但歐債危機削弱了民眾的消費力。2013年1月,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雖小幅反彈至-23.9,仍遠低於次貸危機后的峰值-9.9。
彭博顯示,分三大區域看,2012年第四財季中,歐元區除芬蘭收入同比下降0.8%,包括德國、荷蘭在內的7個國家均出現下滑﹔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收入下降1.6%,其中瑞典、挪威、丹麥和芬蘭集體下滑﹔世界其他地區業績普遍表現亮麗,營收同比增長16.5%,在有記錄的15個國家中,僅瑞士和新加坡下滑。從營收額看,排在前四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中國和瑞士。
布局中國市場
據H&M官網,其在全球48個市場擁有約2800家門店,截至去年11月30日,中國內地及香港分別有134家、12家門店,日本有22家﹔相比之下,其歐元區的門店數量更多,法國182家,德國406家,意大利和荷蘭分別有104家、124家﹔另外,美國有269家。
2012年,H&M在全球范圍內新開了339家,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52家在中國。即便如此,德國門店數仍比中國多272家,假設中國每年開店速度為60%,且德國門店數不變,中國要成為其第一大市場仍需要至少3年以上時間。
彭博報道稱,截至去年11月30日,H&M在德國雖新開了22家門店,但也關閉了10家門店。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歐洲最主要的專業服裝公司中,H&M開店速度仍保持第三,僅次於英國的SUPERGROUP以及法國時尚巨頭PPR。
事實上,在東進中國的背后,是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據波斯頓咨詢集團提供的信息,中國消費者每年花在服裝上的金額約為1150元/人,僅為美國人均的五分之一,且對新服裝的渴望度不斷增加。
當然,提高開店速度可能會提高營業支出,但也會進一步削減利潤水平。H&M2012年第四財季顯示,營業開支同比上升8%,至134.8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33.1億元),創2011年一季度以來的新高,這使利潤同比下滑2%。但得益於主營成本環比增幅慢於收入增幅,毛利率仍維持在61.6%。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某券商的服裝行研,她認為,這說明H&M中國市場的發展非常快,對中國消費者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同時,由於規模效應的存在,大規模開店並不一定會造成H&M的營業與管理成本的上升,比如一定的規模優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反而對H&M來說是一件好事。記者就在中國大舉擴張一事致電H&M(中國),但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服裝品牌,亦是H&M的主要競爭對手。彭博顯示,在截至2012年10月底的第三財季,ZARA淨利潤同比上升22%至7.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0.4億元),每股收益為9.66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9.54元),同期H&M每股收益為2.19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2.16元)。在過去一年,投資者更青睞Inditex,而不是H&M。以歐元結算,Inditex累計回報率為52%,在歐洲主要服裝商中排名第6,同期H&M回報率僅為9%,排名第16。
目前,主要服裝品牌鎮守各自領地,ZARA是西班牙,H&M是德國,優衣庫則是日本。即便上述品牌的重心尚未移至中國,在H&M及ZARA快速擴張之時,同類品牌也都虎視眈眈緊盯中國市場,包括GAP、C&A、UR以及無印良品等紛紛加入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