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曾怎样被科技改变
“时尚的繁荣源自创新,因此,时尚与科技是齐头并进的。”以发光面料、自热内衬闻名的纽约设计师张安骅说,“正是缝纫机和人造染料的发明,催生了19世纪晚期时装业的诞生。”
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IT)的博物馆正举办以此为主题的展览——“时尚和科技”。这场要持续到5月8日的展览,展出了从FIT的档案资料中挑选的100件展品,集中体现科技以何种方式对时装产生影响。涉及内容既包括水洗面料、塑料拉链的发明,也展现了设计师们,诸如亚历山大·麦昆、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皮尔·卡丹等人对科技极富创造力,甚至是革新性的运用。
“科技以及时装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化学家威廉·帕金斯。”时装史专家深井晃子说。帕金斯被誉为人造染料之父,他在19世纪发明了染料苯胺紫。
该展览展出了一些科技时尚史上的标志性成果:包括嵌入数码元件的电子织物、远程控制服装、利用LED技术的电子刺绣,以及通过网络测量服装尺寸的在线定制。展览现场还有候塞因·卡拉扬2007年春夏巴黎时装秀的影像资料,观众们可以看到5套能自动变形的裙装,都是通过电脑2D、3D设计完成的。
现场还播放着巴宝莉2011年在北京的全息时装秀,展示荷兰设计公司Freedom of Creation的3D打印服装和包袋。
“这一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已应用大概20年了,用以完成机械原型。”FIT博物馆馆长瓦莱丽·斯蒂尔说,“然而,Freedom of Creation的两位设计师首次将这种快速成型的技术应用在面料上。”
展览中也有科技含量没那么高的早期作品,比如一件男士的机器编织外套(1780~1800年),让观众了解当时最新的机器如何做出更合身的服装。一个世纪后,艾尔莎·夏帕瑞丽开始将塑料拉链应用在设计中。
据策展人之一爱玛·麦克伦登介绍:“上世纪50年代,洗衣机成为现代家庭的必备用品。面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设计师们也采用了更易机洗的面料来应对。”
设计师开发先进面料的例子,包括皮尔·卡丹于1968年设计的裙装,采用了由代纳尔面料热压成型的一种有棱有角的材质Cardine。上世纪60年代是塑料材质最风光的时期,代表作包括帕科·拉巴纳的塑料与金属结合的礼服。然而就像策展人阿尔乐·伊利亚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赛璐玢的发明,一切都没可能实现。
“我们都以为上世纪60年代是赛璐玢的天下,其实它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出现了。”伊利亚说,“在19世纪晚期就有相关研究和实验。”
英国《金融时报》
如今,关于“热灵敏、热保持、热传导”这样的话题还算是时尚界的新闻,不过事实上,时尚与科技两者从两个多世纪前就已经结缘。
“时尚的繁荣源自创新,因此,时尚与科技是齐头并进的。”以发光面料、自热内衬闻名的纽约设计师张安骅说,“正是缝纫机和人造染料的发明,催生了19世纪晚期时装业的诞生。”
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IT)的博物馆正举办以此为主题的展览——“时尚和科技”。这场要持续到5月8日的展览,展出了从FIT的档案资料中挑选的100件展品,集中体现科技以何种方式对时装产生影响。涉及内容既包括水洗面料、塑料拉链的发明,也展现了设计师们,诸如亚历山大·麦昆、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皮尔·卡丹等人对科技极富创造力,甚至是革新性的运用。
“科技以及时装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化学家威廉·帕金斯。”时装史专家深井晃子说。帕金斯被誉为人造染料之父,他在19世纪发明了染料苯胺紫。
该展览展出了一些科技时尚史上的标志性成果:包括嵌入数码元件的电子织物、远程控制服装、利用LED技术的电子刺绣,以及通过网络测量服装尺寸的在线定制。展览现场还有候塞因·卡拉扬2007年春夏巴黎时装秀的影像资料,观众们可以看到5套能自动变形的裙装,都是通过电脑2D、3D设计完成的。
现场还播放着巴宝莉2011年在北京的全息时装秀,展示荷兰设计公司Freedom of Creation的3D打印服装和包袋。
“这一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已应用大概20年了,用以完成机械原型。”FIT博物馆馆长瓦莱丽·斯蒂尔说,“然而,Freedom of Creation的两位设计师首次将这种快速成型的技术应用在面料上。”
展览中也有科技含量没那么高的早期作品,比如一件男士的机器编织外套(1780~1800年),让观众了解当时最新的机器如何做出更合身的服装。一个世纪后,艾尔莎·夏帕瑞丽开始将塑料拉链应用在设计中。
据策展人之一爱玛·麦克伦登介绍:“上世纪50年代,洗衣机成为现代家庭的必备用品。面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设计师们也采用了更易机洗的面料来应对。”
设计师开发先进面料的例子,包括皮尔·卡丹于1968年设计的裙装,采用了由代纳尔面料热压成型的一种有棱有角的材质Cardine。上世纪60年代是塑料材质最风光的时期,代表作包括帕科·拉巴纳的塑料与金属结合的礼服。然而就像策展人阿尔乐·伊利亚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赛璐玢的发明,一切都没可能实现。
“我们都以为上世纪60年代是赛璐玢的天下,其实它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出现了。”伊利亚说,“在19世纪晚期就有相关研究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