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至: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
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拥有72万农业人口的帅乡乐至一直步履铿锵。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一项项沉甸甸的殊荣,无不有力地印证着乐至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近年来,乐至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做富农村为目标,科学提出了“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打造全省现代畜牧业强县,打造全省绿色蔬菜产业大县,打造全省林业产业强县”的宏大目标,在帅乡大地上演了一出现代农业经济快速腾飞的大戏。
突出优势,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
乐至有丰富的蚕桑资源,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做大蚕桑产业,并全面提升蚕桑产业综合效益,是乐至决策者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重大课题。
为探索出一条适合县情的“蚕桑突围之道”,乐至在考察省内外蚕桑产业发达县市后,由常委带队,深入各乡镇、村组一线,走进农家院落,走访干部群众,着手研究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通过走访调研,最终绘制出了一幅蚕桑发展新蓝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着力发展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和养蚕大户,全面加强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
思路决定出路。围绕“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目标,乐至扎实开展起“进村入户养蚕技术培训”,强化科技化养蚕;坚持投入向大户集中、项目向大户倾斜、技术围绕大户服务的“三集中”原则,推进规模化养蚕;推广和开发蚕桑产业综合利用,拓展蚕桑产业链条,提升蚕桑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实力;按照“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品销售品牌化”六化标准,建设蚕桑万亩示范区;以蚕桑基地乡镇和“一园三带”为基础,发展起100个蚕桑产业化基地村和100个蚕桑产业化合作社。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蚕道”,让乐至在迈向“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的道路上越走越大步,“四川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也纷至沓来。据了解,2012年,乐至养蚕大户已达到了28720户、蚕桑重点村50个,发种14.8万张、产茧4610吨、茧款收入1.4亿元,生产规模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同时,蚕桑产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桑园开发和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值达20500万元。
“去年,我们合作社的养蚕收入,加上桑园套种药材的收入,总共不少于23万元。”高寺镇梨子湾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主任童先林晒起合作社的“桑园经济帐”,乐不可支。
转变方式,打造“全省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县”
乐至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日均气温16.7℃,县内群丘林立,林草茂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
可到底该养什么才最适合呢?经过一番认真调查研究,乐至县委、县政府有了自己的答案:围绕建成“全省现代畜牧业强县”目标,依托本土优势自然资源,把优质生猪、乐至黑山羊作为发展重点,不断拓展壮大禽、兔、牛、渔等特色养殖,逐渐巩固完善三级良繁体系。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该怎么养的问题了。对此,乐至也有一套成熟的方案: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品种结构,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专业养殖户”集中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着力提升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同时,乐至还对畜牧业进行大手笔的资金投入,集中连片打造了龙门、良安、金顺、凉水、大佛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了中和、宝林、盛池、劳动、放生优质兔生产示范基地,引进了集生猪生产、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沼气集中供气等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四川圣美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截止目前,该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已达14个,市级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生猪养殖合作社101个、山羊养殖合作社6个。
乐至畜牧业步入了发展的春天,仅2012年,乐至就出栏生猪131.2万头、肉羊112.2万只,禽兔910.4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39.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2%,畜牧业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57.5元。国家级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国家级黑山羊和DLY优质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四川省养羊十强县等荣誉更是对畜牧业发展成绩的有力佐证。
优化产业,打造“全省绿色蔬菜产业大县”
劳动镇蔬菜产区、石湍镇蔬菜产区、中天——高寺蔬菜产区、良安——大佛蔬菜产区、东山——孔雀蔬菜产区……走进乐至,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大菜园子”,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密集、整齐的蔬菜大棚,坐在餐桌上,尝到的都是新鲜可口的各色蔬菜。
作为川中典型农业大县,蔬菜产业在乐至农业经济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乐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生产,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指导思想,围绕打造“全省绿色蔬菜生产大县”目标,乐至响亮提出了要加快对接成渝及周边城市“餐桌”经济,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力争把乐至建设为成渝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
一系列“菜篮子工程”得以实施: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扎实抓好万亩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辣椒、榨菜、莲藕等传统优势品种;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升蔬菜种植的技术水平;切实推行“协会+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切实解决好“小生产”和“大市场”的产销矛盾……
2012年,乐至实现蔬菜播栽面积21.2万亩,总产量42.3万吨,产值6.8亿元,其中:商品蔬菜面积14.5万亩,产量29.2万吨,产值4.8亿元,蔬菜种植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以上。
“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种植业中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的区域性优势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乐至县农业局蔬菜办的一名负责人说。据了解,按照乐至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乐至的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25万亩,总产量57.5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300元以上。“届时,乐至将真正成为全省的绿色蔬菜产业大县,成为成渝经济区中部的‘大菜园’。”谈及未来,蔬菜办的一名负责人兴奋地说。
兴林富民,打造“全省林业产业强县”
乐至是全省有名的绿化先进县,现有林业用地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3%,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6万亩,柏木商品林34.2万亩,经济林面积8.4万亩,竹林面积10.15万……据了解,2012年,乐至实现林业总产值19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700余元……
乐至在“兴林富民”道路上的高姿态崛起,主要得益于乐至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科学发展决策。近年来,乐至围绕“打造全省林业产业强县”目标,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实现了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建基地。通过“一村一品”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行动,培育出大批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截止目前,乐至全县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面积已达到42.7万亩,其中木质工业原料林基地32万亩,特色经果林基地10.7万亩,改造的低产低效林22万亩。
壮加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四川顺达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四川帅青青花椒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着力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目前,乐至县已有林木经营加工企业4家,基本形成了以林竹加工、果品加工、药材加工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产业。
兴旅游。依托林业资源,大力开发以蟠龙湖、凤凰山、童家桃花等具有开发价值的森林旅游资源,形成核心生态休闲旅游区。预计到2015年,乐至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将初具规模,每年接待的森林生态旅游人数将达到60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业收入2.4亿元。
“现在,满山遍野的各类林木,不仅把乐至构建成了绿色的家园,也成了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面对全县林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乐至林业局的负责人倍感自豪。同时他表示,下一步,乐至将以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经果林和珍稀林木基地,积极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争取早日把林业资源大县发展成“全省林业产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