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我国纺织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困难及政策建议


http://www.texnet.com.cn  2013-02-25 11:05:4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收藏

  生意社2月25日讯 近年来我国纺织业产值和利润增速逐年下滑,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制约我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由于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品牌建设能力不够和管理能力欠缺等造成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易受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等变化的影响。摆脱目前困难局面、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以转型实现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通过减轻纺织企业税费负担、完善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鼓励纺织企业技术升级,实现产品和市场转型,保持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

  -DRC视点-周燕亓长东许召元

  近年来,我国纺织业产值和利润增速逐年下滑,2008年,纺织业出口和利润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投资规模快速回落。2011年,纺织业产值、利润、投资增速全面放缓,出口增速甚至接近零。随着国内劳动力、融资、原材料、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纺织企业只有加快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科技研发、运营管理能力,通过转型实现生存和发展。

  2012年5—6月,我们就中国企业转型发展问题,对广东湖北辽宁四川等10个省区市约300家企业进行了转型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其中纺织行业实地调研企业80余家。发放了近2000份调查问卷,其中纺织行业收回有效问卷81份。对调研数据的初步分析显示:在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企业销售和利润情况等方面,问卷样本企业的情况均好于实地调研企业,这与样本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有关。

  ——受访纺织企业的总体情况及初步分析

  企业性质

  受访企业12家为国有企业,6家为集体企业,49家为民营企业,5家为港澳台资企业。其中35家为上市公司,占受访企业总数的43.2%。

  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

  受访企业中,大型企业31家,中型企业36家,小型企业12家,微型企业2家。2011年,公司总资产最大的为600亿元,最小的为200万元,资产5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12.2%;销售收入最大的520亿元,最小的为200万元,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13.2%。总体看来,我国纺织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且企业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直接相关。

  企业销售市场分布

  对公司2007—2011年产品销售市场分布情况的调查显示,受访企业绝大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内销比重平均为77.03%,其中13家企业的内销比重在90%以上,占受访企业的41.91%?穴此问题有效样本为31家?雪,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出口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个的企业有2家,均位于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广东和浙江省,均为私营控股企业,经营时间均为15年以上。其中一家为上市公司。受访企业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在10个以下,国别数平均为3.8个;出口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2007年有一家,2009年和2011年没有。

  企业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关于近三年企业市场销售收入增长情况,受访企业中25家较快增长?穴超过10%?雪,38家平稳增长(5%—10%?雪,13家缓慢增长?穴0—5%?雪,5家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增速超过10%的25家企业中,仅1家为上市公司,4家为国有企业,分别占样本企业数的2.86%和33.33%。这25家企业,2007—2011年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平均为9.76%,高于所有样本企业平均数8.6%。这25家企业中,9家企业主导产品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家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表明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对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影响极大,从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

  人力资源环境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82.2%的纺织企业有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2012年上半年,这个数据下降到57.8%,但仍然处在较高水平。对于目前纺织业普遍反映的招工难等问题,受访的81家企业中,仅有17家认为“公司人力资源环境很好,能满足企业需要”,大部分企业反映普工、技工招聘都很困难,新招人员的实际能力不足,以及留不住人等问题。

  在认为“人力资源状况很好,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企业当中,仅有9家为大型企业,占所有受访大型企业总数的29.03%,且在这9家企业当中,有3家同时也认为自身存在熟练工人招聘困难和新进人员实际能力不足等问题,证明企业招工难、留不住人才等问题普遍存在,且受企业规模影响不大,应与企业管理水平等直接相关。此外,17家认为公司人力资源环境很好的企业中,6家近3年销售收入增幅10%以上,10家增幅在5%—10%,所占比重达到94.1%,说明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用工问题相对不太突出,也更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存在“优秀人才流动性大,不稳定”问题的企业当中,19家为中小型和微型企业,比例高达76%,说明规模大的企业对优秀人才更有吸引力。

  融资环境

  关于2011年企业的融资状况,26.25%的企业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31.25%的企业认为比较容易、能够满足企业需要。这与我们在实际访谈中获得的“融资极其困难”的信息有较大出入,在一定程度上与样本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有关。在近3年销售收入增幅超过10%的25家企业中,仅4家表示2011年融资状况比较困难,其余均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表明企业资金需求程度以及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直接受到企业销售经营状况的影响。

  ——我国纺织企业发展面临的六个主要问题

  对于目前普遍认为影响我国纺织企业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如技术水平、研发投入和能力、成本上升和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调查和问卷反应的结果,部分和外界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受访企业普遍经营情况较好有一定关系。但总体看来,我国纺织企业存在装备技术水平不足、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品牌建设能力不足等问题,企业难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技术水平不足

  受访企业中,认为公司主导产品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12家,国内领先的41家,处于国内中等水平的18家,国内较低水平的3家,部分企业表示从未作过此类比较。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所占比例为14.8%。

  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2家企业中,仅1家为国有控股企业,11家为私人控制企业;1家为上市公司,11家为非上市公司;7家为大型企业,5家为中型企业;大部分企业成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长经营年限为54年,最短的一家8年;公司资产规模和收入超过100亿元的1家,300亿元的2家。这些数据表明,经营年限较长、具有一定积累的企业,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而私人企业由于其机制相对国有企业更为灵活,设备和技术改造升级的投入较大,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此外,企业技术水平与企业规模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大,技术水平相对更为先进。

  生产成本上升

  由于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公司盈利状况受到影响,仅3.75%的受访企业表示产品价格随之较快提高,盈利能力提高,28.75%的企业认为产品价格提高困难,盈利大幅降低甚至亏损。

  棉花作为我国棉纺行业的主要原料,占生产成本比重的40%左右,国内外棉价持续大幅度倒挂,纺织企业原料成本明显被推高,挤占了棉纺企业微薄的利润,加大了棉纺企业运营风险,极大地削弱了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2年4—6月对437家纺织企业的调查显示,66.3%的企业表示,棉价倒挂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中受棉价影响较大的企业占22%。

  研发投入不足

  共有61家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占受访企业总数的81.33%?穴此问题有效样本数为75个?雪,表明企业普遍较为重视研发。

  从近年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来看,2011年研发人员比例超过50%的企业有3家,均为资产规模和年销售收入在1亿—3亿元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其中1家为国有企业,1家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家为港澳台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上升最快,由2007年的2%分别上升到2009年的25%和2011年的60%。

  总体而言,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平均数由2007年的7.06%分别上升至2009年的8.33%和2011年的10.42%;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数由2007年的2.79%分别上升至2009年的3.38%和2011年的4.21%,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受访企业中,9家认为公司主导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19家认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8家认为不具有竞争力,分别占样本企业的25%,52.8%和22.2%。

  在认为产品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9家企业中,1家为集体所有制企业,8家为私人控制企业;2家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1家小型企业,大型企业比重仅为5.6%,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联度不大。这9家企业中,2家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显示出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

  品牌建设能力不足

  受访企业中,43家拥有自有品牌,7家系贴牌生产,21家是自有品牌+贴牌生产,2家连锁加盟,5家没有品牌,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55.13%。

  从近5年公司自有品牌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超过90%的企业共30家,占52.63%,其中比重为100%的企业24家,占42.1%,表明品牌效应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

  从销售市场分布来看,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超过20个的企业,100%拥有自主品牌?穴含自有品牌+贴牌生产?雪,但与此同时,拥有自有品牌的企业,其产品内销的比重平均为71.2%,远远大于外销比重;贴牌生产和自有品牌+贴牌生产的企业,其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平均为6.7个。由此可见,大多数纺织企业尽管有自有品牌,但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

  管理水平不高

  从受访企业自2007年以来,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管理的情况来看,引入ERP?穴企业资源计划?雪和LP?穴精准生产?雪或JIT?穴准时生产?雪的企业分别占24,7%和32.1%,而引入TQM?穴全面质量管理?雪/ISO9000和采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0.5%和58.1%,后者比例较高,与我国对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标准认证的强制性规定有关,而前者比例较低,说明我国纺织企业在科学管理方面,主动性不足,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近3年的销售收入增幅在10%以上的企业,采用上述管理方法的达到52%,说明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对企业销售状况有较大影响。

  ——我国纺织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

  对受访纺织企业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制约我国纺织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更多来自企业内部,主要是由于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品牌建设能力不够和管理能力欠缺等造成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易受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等变化的影响,导致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国内外市场份额下降等。

  我国纺织生产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长期以来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处在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环节,都掌握在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进口国手中。所以,尽管纺织业过去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但我国纺织生产企业仅能拿到10%左右的利润,出口给国内带来的附加值有限,加之近年来,由于原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削弱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工序升级到价值链升级,其获得的附加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企业相关知识积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穴化工—电子—服务业?雪,从而实现转型升级;而近年来,美国则依靠技术和经营知识的积累,通过向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更高的生产活动?穴加工组装—基本零部件—研发和品牌?雪转移,实现转型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纺织企业必须通过产品、市场、技术、管理等不同模式的转型,提升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应对成本上升。

  我国棉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棉纱和棉布产量居世界首位,纺织用棉比例高达94%,而在纺织工业用棉中,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耗的比例为50∶32∶18,民用服装和家纺用棉需求量变化是影响我国棉花总需求量的最主要因素,受棉花价格影响相应也最大。

  应对原材料成本上升,纺织企业首先要优化原料结构,摆脱依赖棉花单一品种的结构,开发新的纤维原料资源,如:更多使用化纤、仿棉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替代棉纤维,增加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纤维,推进可再生的生物质纤维利用等,从而抑制棉价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其次,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受棉价波动影响较小的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应用。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近20年以来,即使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全球纺织业仍以7.4%的速度发展,中国的发展速度更是保持在18%以上。以中国纺织工业老基地湖北为例,全省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已有440多户,产值超过120亿元,医疗卫生纺织品产量占全国1/3以上,且80%以上出口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国家将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中国纺织企业应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迅速做大做强产业用纺织品,进而带动纺织工业整体发展。

  重视企业技术和生产工艺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棉纺技术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面迅速发展,欧洲全自动纺纱车间的万锭用工数仅为6人左右,而我国大多数棉纺织企业的万锭用工数都在180人左右,部分企业可达到50—60人左右。我国纺织企业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以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使用新型、高效的棉纺织工艺设备,通过持续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攻克核心生产技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棉纺织机械电一体化水平,以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替代棉纺织传统技术装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转化。

  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作为世界第二大纺织出口经济体的欧盟,其15个成员国多是纺织工业的发达国家,全球约2/3的纺织品和服装知名品牌及商标都为欧盟成员国所拥有,世界上纺织机械制造强国75%都在欧盟。我国纺织企业想要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策建议

  我国纺织行业就业规模由2000年的1300多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2000万人次左右,规模以上?穴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雪的企业达到了3.67万户。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贸易量的锐减和微薄的利润空间,使得纺织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将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纺织企业要摆脱目前的困难局面、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以转型实现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通过减轻纺织企业税费负担、完善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鼓励纺织企业技术升级、实现产品和市场转型,保持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通过减税等手段鼓励纺织企业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和行业竞争力

  鉴于目前纺织业严重困难的局面,政府应通过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技术升级,以提升产品和行业竞争力。建议完善研究开发和设计支出的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包括完善相关的统计、台账制度等,将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的政策落到实处。此外,为鼓励纺织企业增加设备改造投入,建议扩大消费型增值税实施范围,特别是允许与设备投资配套的厂房投资部分抵扣进项税,从而保持纺织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缓解国内劳动力和原料成本压力

  政府多年来一直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如加大财税支持、简化审批流程、放松外汇管制等,鼓励和支持具有竞争优势、品牌优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走出去”。我国纺织生产企业到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可有效缓解劳动力、原料等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还能合理规避关税和贸易壁垒,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议在完善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构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互协调补充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在企业海外经营的起步阶段,政策性金融通过向海外投资企业及参与的金融机构提供条件相对优惠的融资支持与风险保障,相对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的起始风险点,同时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海外投资;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政策性金融可逐步退出,加强商业性金融进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课题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业  纺织形势  转型升级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