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持续倒挂短期难以改善 化纤行业露笑脸
生意社3月16日讯 前段时间,国家开始了棉花抛储。从各方面反应看,抛储成交清淡,一些小的棉纺企业在面临原材料短缺时也不敢收入国储棉。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棉价倒挂导致的。如何避免高棉价对成本的影响,成了各企业首当其冲的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以化纤为首的棉纤维替代品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棉价持续倒挂,短期难以改善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我国的棉花价格始终高于国际棉价,与美国棉花价格差距颇大。在去年下半年,一度达到了六千元左右每吨的价差。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而且价格差距也增加了棉农的风险。
去年9月10日,棉花收储正式启动,临时收储价格为20400元每吨,比上年提高了600元每吨。而当时国际棉价大约为16000元左右每吨,价差五六千元。即便如此,厂家和棉农仍是各有苦衷。
一方面,我国棉价高于国际棉价最主要原因是成本。虽然国家对于棉花种植给予每亩15元的补贴,但相对于近几年高涨的农药、物流、人工和化肥价格,仍显得杯水车薪。经计算,20400元每吨的收购价只能使棉农以及棉花收购商略微盈利,再加上棉花相对于其他作物种植难度大,许多棉农改种了水稻等其他作物。
另一方面,服装企业的困境更加显而易见,棉价上升直接导致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服装行业发展。为了减少成本,一些服装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在东南亚办厂。
“不买原材料吧,产能不足;买吧,越买亏的越多。”刚刚在柬埔寨开设了一家印染厂的余先生面对笔者,显得有些无奈。他正是因为国内服装厂的运营成本太高,才把工厂搬迁到到东南亚。
棉价倒挂伤害的不仅是棉纺上下游环节,其中还藏有更深的危机。目前,虽然开始出库,但库存的棉花依然数量很大,而高昂的国储棉价格又难以使棉纺企业接受。
“(棉花收储)意味着国家将为此付出不少于1700亿元的收储资金,加上巨额仓储费用、各种管理和经营成本,对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考验。”中国棉花学会棉花产业与经济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谭砚文说。
具体的考验是: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2013年依旧按去年的方式收购棉花,国家将面临无仓储棉的窘境。
中纺联预计,今年棉花价格倒挂问题依然严重,我国纺织行业仍将面临压力。去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3.3%,增幅创近几年新低。而今年行业经济增速不会发生显著好转,将呈缓中趋稳态势。
虽然国家对进口棉有配额制度,但受困于国储棉压力,进口棉配额会越来越小。综上所述,今年棉价依旧高涨,国内棉纺企业需要寻求新出路。
企业困则思变,试用棉替代品
在当前环境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减少成本成为摆在各企业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化纤等棉花的替代品在纺织原料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据统计,棉纺行业在2012年化纤用量已达到1170万吨,而全年原棉使用量则为900万吨。化纤用量在去年已超出棉花270万吨。可以看出,快速找出棉花替代品,减轻棉价对企业运营带来的成本压力是棉纺企业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思路。
品种繁多的化学纤维,已占据了棉纺行业的半壁江山。其原因有二,一是单纯的棉制品无法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多样化的追求;二是棉价倒挂也迫使纺织企业尝试使用新材料。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在分析去年化纤行业经济运行时表示,去年化纤产量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外棉价的巨大差距使一部分企业在生产时更多使用了化学纤维。
现在的棉纺企业在经历了大量的棉价起伏波动后,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少用棉花,减少棉花用量,才能少受棉价波动的影响。化纤中涤纶短纤维,粘胶短纤与棉花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价格也与棉价呈正相关,但价格总是低于棉花。不仅如此,使用新型化纤产品带来的高附加值,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这给了化纤生产企业更多的机会。
笔者了解到,受高挂的内外价差影响,2013年不少企业将会继续加大化纤原料的用量,减少使用棉花的比例。河南某10万绽企业负责人介绍,受棉花价格因素影响,加上对后期纯棉纱行情不看好的预测,企业及时调整了配棉比,化纤用量相比以前增加了60%。
西安一家化纤织造厂的技术员刘先生告诉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行情走势可以看出,粘胶短纤与棉花的价差一般保持在3000到4000元左右,使用粘胶短纤在目前企业下行压力下能够很好地降低原料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入部分化纤产品,又可使出产的纱线具有绿色环保、舒适性、功能性等特点,其特性与现代的生活观念相吻合,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功能性纱线,一些天然纤维不具备的性能使其深受市场欢迎。
“就从循环利用来说,化纤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成分做成的,可乐瓶都可以拿来做涤纶纤维。”刘先生认为:化学纤维相比天然纤维,有着可再生、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不怕虫蛀、不缩水等优点。
最初,化纤从模仿天然纤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近年来在纺织行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由于性能和价格优势巨大,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了天然纤维。而居高不下的棉价更是在另一方面刺激着化纤的使用和发展。
可以预见,今年化纤产业将持续升温;而国内纺织服装生产原材料配比也会有明显的调整,期待纺织行业做好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规避高成本风险,使纺织行业继续破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