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农“弃棉种粮”趋势难改
生意社3月20日讯 棉纺织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拉动中国出口、甚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棉价长期高于国际,这一传统优势行业从上游到下游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少企业已关门倒闭。
3月中旬的山东西北部,广袤的田地上一片春意盎然。再过不到一个月就是当地种棉花的时节,但记者在这里的德州、聊城等地采访发现,原本应该预留的棉田,现在都变成了绿油油的麦田。
“原来这一片都是棉田,但现在都种上麦子了。”山东临清市金郝庄镇农民金庆利指着一大片麦田说,这两年棉花价格低,自家四亩棉田也改种了收益相对较高的小麦。
近年来,为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对小麦进行了每亩约100元的种植补贴。但对棉花的保护力度相对较弱,去年20400元/吨的保护性收购价格并没能保证棉农收益,在德州等地种棉收益每亩要少于种粮三五百元,导致“弃棉种粮”趋势不断加剧。
“从今年棉农种植意向调查来看,德州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只有110万亩左右,而2008年的种植面积为290万亩。”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
在全国,情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同比减少34万公顷。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调查,今年中国植棉意向面积将再减少6%。
虽然对于上游的棉农来说棉价依然不高,但对于下游棉纺织企业来说,棉价却明显偏高。3月初,中国进口棉主港到岸报价约为1.5万元/吨,每吨低出国内5000元,一些棉纺织企业抱怨国内棉价过高,很难参与国际竞争。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的纺织、服装成本优势近年来不断下降,出口形势日益恶化。2012年全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2.84%,较2011年的增长水平下降17.20个百分点。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东南亚等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中国,这使国内纺织业竞争力总体降低。山东帛方纺织有限公司郭新忠说:“越南、印度等地的劳动力成本只有每月60至100美元,而本地已经达到2800元人民币,并且还再往上涨。”
虽然工资不断上涨,但企业仍普遍遭遇“招工难”。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总公司近年来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招工成了全公司的任务。“我们曾打算引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工人,但最后也没能成功。”公司董事长袁文和告诉记者,为留住工人,近年来工人工资每年增长15%以上。
一些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在外需不振情况下,国内竞争却更加激烈。“前年是去库存、去年是去产能、今年直接是去企业”,说起这两年棉纺织企业的生存形势,一些业内人士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
据山东省省纺织工业协会数据,山东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去年亏损面6.97%,增加1.42个百分点。马俊凯分析认为,今年的棉纺织形势仍难有大的好转,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倒闭破产,今年棉纺织行业整合、淘汰或是趋势。
为应对困境,中国的纺织企业在开拓市场、压缩劳动力使用量、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费劲了心思,但从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避开同质低端竞争,在细分市场中以核心竞争力赢得高附加值,成为纺织企业突围的重要路径。
一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人士呼吁政府部门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的双重管理限制等措施,不断缩小内外棉价差,以公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像山东如意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始在海外购买生产基地,以稳定原料价格。
对于棉花种植,今年两会期间一些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按照补贴不低于100元/亩标准实施对种棉农民直接补贴,以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保持中国国内棉花自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