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你与同行心照不宣?!


http://www.texnet.com.cn  2013-03-26 10:11:14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生意社3月26日讯 截至今年6月,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面临中期检验,作为2012年工业总产值增速之首的子行业,产业用纺织品却有着自己的难题。现阶段,不仅需要对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更需要在回顾“十二五”前半程中进一步确定后半程的攻坚方向。

  有难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瓶颈,企业在与同行分享痛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客观地检视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发展进程,同时也便于企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透视行业的共性问题,以期今后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给予更周到的服务。

  从今年年初我们发出“头脑风暴征集令”的一个季度里,行业各个方向的声音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去年曾参与本刊独家策划的80余家企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会上的随机采访;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峰会;此外还有我们新近拓展的网站素材,如中国非织造网为本次策划提供了热点问题,阿里巴巴网为本次策划提供了企业线索。

  本次调查共涉及220家企业,每家分别提供一个眼下最困扰企业的核心问题,我们将其归纳后分为6大类,即:人力资源问题(51个)、营销理念问题(43个)、管理技巧问题(40个)、行业公共问题(33个)、品牌意识问题(32个)、民生技术问题(21个)。之后将每一大类中受关注程度较高的前6个热点问题加以提炼,以头脑风暴的原生态呈现给读者。

  我们别出心裁地将技术冠以“民生”概念并非恣意而为。在我们最初收集技术问题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明确答复什么是实际应用中最关键的技术,更没有人能将产业用“十二五”规划中的6个重点应用领域尽收眼底。可是我们却发现,行业与民生的密切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于此,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在招聘所谓的“民生技术员”。有些问题在专家和研究者看来不算是关键问题,但是因其趋势性和前瞻性足以入选时下热门。

  说到最受关注的“人力资源问题”,与微观感受契合度极高。如果说品牌、营销、管理等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讲还在初级阶段,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则被广泛认同。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品牌意识的深入、营销理念的贯彻、管理技巧的运用,理应比现在更加成熟和体系化,而这些都有赖于充分挖掘“人”的智慧。

  许多薄弱环节有待生成优势,这是“十二五”行至中期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揭示自身困惑给予我们的提示。并非刻意,我们将6大类问题的6个热点凑成攻坚策略“36计”。

  人力资源

  1 中高端人才与一般员工不同,出于专业性和私密性的考虑,像劳务市场、招聘会和招聘网站这样传统的招聘渠道根本就难觅其踪影。

  公司觉得招聘中高端人才很费力。据我们所知,家纺行业有很多猎头公司,企业可以通过他们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中高端人才,这些猎头顾问阅历丰富,不仅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及面试辅导,还能在企业与人才之间做好桥梁,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如果有了这样的猎头公司帮忙,招聘中高端人才肯定能够方便不少。——三友无纺布公司业务员王伟

  2 现在的80后、90后员工对职业和岗位有很高的诉求,企业竭力贴近却不得法门。

  我们是一家中小型企业,不是同行业中最高的,但肯定不是最低的,员工的压力也不是很大,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员工还会频繁地离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鉴于离职理由中经常有人拿“培训力度不够,提升空间有限”说事儿,我们曾尝试给员工进行业务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可是效果也不甚理想,不知道是因为公司培训的方法不正确,还是这仅仅是一个借口。——浙江阳光非织造有限公司客服部刘青青

  3 公司的高级技术人才、技工人才紧缺,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

  虽然公司的订单数量有所增加,但效益却没有提升;产品质量虽有提升,但行业认可度却依旧不乐观。现如今工人流动性较大,并且大部分都不是有专业技术的高工,对企业的发展很难提出关键性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的目标。——慈溪某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厂厂长李俊

  4 公司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业务代表等骨干被突击提拔,但是短时间内难以服众。

  公司有一位姓张的骨干技术员,在针刺线上干得不错,跟同事相处也非常融洽,很受领导赏识。前一段时间,公司在没有经过岗位竞争流程的情况下,就直接提拔他为车间主任,这本来是件好事,不想却引起了车间员工的不满。有员工直接跟领导反映,他根本不能胜任车间主任这一职务,原因是其在技术方面虽然让人无话可说,但是缺乏管理方面的技能,根本无法处理岗位上突发的、模糊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各类问题。——某针刺非织造布公司研发经理赵武祥

  5 企业千方百计招聘、培养的人才,在工作两三年有了一定资历后,就纷纷跳槽到发达地区企业,造成技术和经济损失。

  前一段时间公司突然出现员工“组团”辞职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公司管理、技术岗位人才断链,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员工都是从一线做起的,在公司锻炼了几年,现在已经是技术骨干级别,深谙公司的各项生产技术,这样突然辞职,要是转行干其他工作还好,如果跳槽到同类公司,将我们的技术嫁接到别的企业,无疑是一种商业泄密,对公司将会造成潜在的威胁,可是我们又不能抓着人不放手。——福建某医用卫生用品生产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徐平

  6 公司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人力,但常常事与愿违,怎样使招聘变得更有效率?

  公司目前组织的招聘流程是:各部门经理在出现职位空缺或需要增加职位编制时,与人力资源部门联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人力。于是人力资源部通过各种招聘渠道去招聘人员,因为大量简历的筛选、面试的繁复和合格人选自身的原因,这个过程可能会历时数月。如此这般,招聘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为填补空缺而疲于奔命。招聘的结果也许是有价值的,可是招聘的过程却是低效率的。——江苏康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金刚

  管理技巧

  1 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设置如何做到高效精简?

  国外公司的职能分配很细致,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明确分工,尤其是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设置要求高效精简。公司曾经效仿过一家国外企业,进行明确分工以及部门精简,但是最终效果却不理想。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日趋升高,而且很多员工对自己工作需要具备的“危险意识”并不强,两个月试用期下来,工资开出去不少,但企业的管理却没有明显改善。——绍兴华联非织造材料公司技术主管万刚

  2 公司采取单向垂直的沟通模式,从上到下一层一层传递信息。但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这种沟通模式肯定会出现问题。

  随着公司的逐渐发展壮大,最近几个月生产的产品以不良品居多,现在导致有单不敢接。比如从第一个工艺开始,一步一步按照原料配比来做,可最后出来的还是不良品,这中间有QC检测,还有工程师跟进,一层一层地查下去,每个部门都推脱责任,而且理由还非常充分。因为查不出究竟是谁的责任,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这样造成公司连续几个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湖南某湿巾用品生产厂厂长张珊

  3 受企业规模和信息渠道的限制,有没有办法迅速提高抗风险能力?

  目前国内汽车内饰产品中低端市场已趋向饱和,甚至出现了产品过剩的现象,如果不马上创新,企业是会走下坡路的,而且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经常会引发价格战,导致一些客户出现“跑单”的现象,致使产品积压仓库。企业现今的规模和信息渠道都非常有限,如果要转变方向开发高科技产品,就要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科研等方面的投入,难度很大。除了开发高科技产品,是否有别的方法让企业快速提高抗风险能力?——陕西龙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经理李益民

  4 新产品研发是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经常面对的课题,然而其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涉及技术本身的更新换代,还带来公司管理层面的协调统一。

  一种名为“同时产品开发法”的生产方式在不少企业逐渐流行,指的是企业从不同部门抽调人马专门负责新产品开发。但也有企业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样会带来产品设计的延期,而且营销部门经常觉得这些新产品定价太高,中间矛盾不断,反而耽误生产。但是我们感到,将市场部参与到产品研发中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山东某非织造公司人力资源部刘大刚

  5 在企业管理行为中,多数运行状态为开环的、不受控的,我们也不是从机制与手段上解决开环问题,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所谓开环的、不受控的企业管理行为,就好比人在大马路上闭着眼睛瞎跑,可以说是险象环生。在企业管理行为中经常发生这种现象:不但总裁不知道基层的情况,就连班组长也仅仅是发号施令,没有多少检查与指导,于是现行的企业管理变成了只有“布置工作”这一个环节,而不是布置、检查与指导的统一。——江苏和太针刺地毯厂厂长朱鹏

  6 企业为了注入先进管理思维,曾邀请“洋专家”来企业当参谋,可是洋专家与本土员工如何融为一体却是个问题。

  企业曾先后邀请一些“洋专家”来传授管理经验,有的是阶段性植入,有的则长期留在这里工作。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与“洋专家”相处下来,一些本土员工无法马上接受他们的管理方式。他们认为“洋专家”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企业的现实问题,带来的东西会有距离感。此外语言也是一大障碍。——浙江某大型非织造企业技术部负责人王森

  营销理念

  1 有订单,但是做很久;虽然做出来,但是没钱赚?

  公司主要生产非织造布,设备是国外进口的,但是最近做出来的产品却频频遭到退货,公司的工程、设计人员以及师傅们相互推卸责任,一点也不团结,而且现在师傅们个个都心不在焉,赶货的时候也不加班,高峰时期又不能炒掉他们。公司现在的情况就是有订单做,但是要做很久,产品虽然做出来了,但产品质量问题多,退货量大,公司完全赚不到钱,长期开会沟通也解决不了这一问题。 ——浙江某纺粘非织布生产厂厂长楚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十二五  产业用纺织品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