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软黄金”,硬实力
羊绒素有“软黄金”之称,其高附加值在深加工环节。河北清河是我国最大的羊绒加工经销集散地,近年来该县引导企业向深加工转变,着力拉长产业链条
河北清河县羊绒产业在逆势中稳步发展,2012年,全县羊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16.6%;出口总值达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
据业内人士介绍,分梳1吨成品羊绒获利一般只有2万元,而纺成纱线获利为10万元,由纱线再织成衣裤等成品则获利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清河县认识到,要取得羊绒产业发展的突破,必须引导各企业向深加工转变,着力拉长产业链条。
清河县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暂行规定》,以及《关于企业购置深加工设备的补贴办法》等。河北维力斯公司从事羊绒初加工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政府引导下,他们投资1.8亿元,建了8条粗纺生产线和5000锭的精纺生产线,年销售收入与初加工时相比提高了80%。不仅是维力斯公司,近两年来,县内企业新上规模的羊绒深加工企业达40多家,小型深加工企业达130多个。目前,全县已拥有粗纱生产线110条,精纺设备5万锭,引进德国斯托尔和日本岛津等电脑横机1500多台,实现了羊绒制品由“平面”向“提花”的跨越,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多。
为抓好工艺设计,清河县建立了由多名高级服装设计师组成的工艺设计中心。中心除应企业要求单独设计外,其他款式的设计均免费向各企业提供,每年推出300多个时尚款式供企业选用,提高了各企业羊绒衫、裤、裙等制品的精美度。
清河县创新网络销售方式,成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打造“诚信网店”,对网上销售羊绒制品制定严格章程。据统计,去年全县羊绒制品网上销售额达15亿元。
近两年来,大批国内外羊绒深加工企业落户清河,加快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如今,清河羊绒产业不但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制衣、织衫、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原绒市场、毛渣市场、制品市场、梳绒机、横机配件市场及物流等体系也建立起来了。
“软黄金”彰显硬实力。去年各类无毛绒分梳量18050吨,基本与过去持平;羊绒纺纱达8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披肩、围巾、帽子等制品较上年增长50%,成为我国最大的羊绒制品基地。2012年,全县羊绒深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由过去占整个产业总收入的40%提高到65%,整个产业的利润较上年提高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