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化纤行业:粘胶短纤起舞在即


http://www.texnet.com.cn  2013-04-03 09:37:35  来源:东方财富网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04月03日讯

  粘胶纤维是应用较广泛的化学纤维

  纤维是一种分子的长度比直径大很多倍,并且有柔软性的高分子材料。纤维都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吸湿性能,但不溶于水。

  纤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麻等;另一类是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组织性能的纤维,如涤纶、尼龙、维纶、腈纶等。根据原料的不同,化学纤维又分为人造纤维(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在所有的纤维中,不同的纤维品种的性能不同,应用的领域也不一样。粘胶纤维耐热性最好,涤纶热稳定性最好;锦纶耐磨性最强、耐疲劳性最好;腈纶光稳定性最好;氨纶回弹性最好。

  粘胶纤维是指从木材和植物等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的α-纤维素(称为浆粕),或以棉短绒为原料,经加工成纺丝原液,再经湿法纺丝制成的人造纤维。

  粘胶纤维又分为粘胶长丝粘胶短纤。在12种主要纺织纤维中,粘纤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

  粘胶纤维是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化学纤维之一。由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优良,常与棉、毛或各种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纺织品。高强力粘胶纤维还可用于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工业用品。粘胶纤维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化学纤维。

  产业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由于粘胶短纤污染大,劳务成本高等原因原来大规模生产粘胶纤维的欧美等国,近十几年来却纷纷关闭他们的工厂,大幅度地缩减粘胶纤维的产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粘胶纤维生产自发达国家(欧、美、日)向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转移的形势。发达国家减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他们是把粘胶纤维的生产集中在少数大公司,这样,更有利于对污染的治理及新工艺、新品种的开发,这是他们对官方严厉的环保政策的一种顺应,更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他们缩减产量的另一个原因是:粘胶纤维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额的劳务费用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此同时,他们在大幅度地提高粘胶纤维产品的质量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虽然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在差别化粘胶短纤的工艺技术开发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高档产品还主要依靠进口解决。

  目前,中国粘胶短纤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由于国内的粘胶短纤与国际棉价基本持平,其比价优势不断显现,国内的粘胶短纤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国际市场棉价在2012年跌至谷底后,2013年有望逐渐走高(今年1月下旬ICE期棉主力合约已突破80美分/磅关口,创近一年来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的粘胶出口高增长仍将得以维持。

  产量方面,2012年全球产量大约在369万吨左右,其中,中国产量242万吨,占比65.58%。西欧产量40万吨左右,占比10.84%,印度34.8万吨,占比9.43%。

  历史来看,到了新一轮周期启动时间

  粘胶短纤价格波动比较大,近10年来价格范围从1-3万元/吨。并且粘短价格走势呈现很明显的周期性,从波峰至波谷的时间一般为3-4年。具体来说,从2003年至今的10年,粘短价格经历了4次低谷(2002年、2005年、2009年、2012年)和3次波峰(2004年、2007年、2010年)。最近一波价格行情在2012年12月达到最低点13500元/吨,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短期看,尽管国外棉价制约粘胶短纤价格快速上涨,但是由于国内棉价和粘胶短纤价格严重倒挂,且目前库存处于历史低位(1月份粘短行业平均库存仅5天左右,远低于去年三季度的15-20天水平),短期粘胶短纤存在较大反弹动能;目前粘短价格已回升企稳到15000-15700元/吨,反弹幅度超过10%,但仍然没有达到近10年均价16635元/吨。

  中长期看,粘胶短纤行业供需面正在发生明显改善,一方面,粘胶短纤和棉价比较效应使得粘胶短纤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而供给端未来产能增速放缓,原材料未来2年供应充足,未来粘胶短纤价格和国内棉价价差收窄、粘胶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是大的趋势。

  我们认为,粘胶短纤行业已经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

  供求状况逐渐好转

  产能利用率开始回升

  2008年底的4万亿投资导致2010、2011、2012年连续三年粘胶短纤大幅扩产,目前产能达到319万吨。2011年大量新增产能投产,使得行业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2011年开工率仅65%,2012年开工率也仅维持在75%左右。

  2011年至今,行业始终处于亏损状态,随着企业盈利的下降,企业的投资冲动转弱,目前主要是前期在建产能的逐渐释放期,2013年以后新产能增速将明显降低。

  我们预计2013-2015年粘短新增产能为134万吨,2013年新增产能为41万吨,2014年新增产能50万吨,假设粘胶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20%,则未来两年的国内粘短的开工率达到82%、8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粘胶需求情况好转

  1、全球经济复苏,下游需求开始好转。

  自去年四季度开始,纺企生存环境较前期出现好转态势,尤其是去年12月底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发生显著反弹,以及国内服装零售销售迎来同比大幅增长之后,整个纺织行业的产销率和库存情况均得到明显改观。1月,纺织业PMI48.7,较12年12月小幅回升。纺织服装行业内销增速变化不大,1-12月累计同比增长18%,与上月持平;而纺织服装出口数据较好,1月同比增速为14.8%(2012年全年为2.8%)。纺织行业持续去库存,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6个月低于50.

  2、加速替代棉花。

  从全球纤维消费情况看,棉花比重不断降低是一种大趋势。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纤维消费中的棉花比重大致在25%。而中国这一比重在45%左右。现阶段我国粮棉争地、城乡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从长远看,棉花等天然纤维增长受到制约,高棉价趋势不可扭转。因此,化纤将继续代替棉花等天然纤维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纤维消费量的增长也主要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

  据初步统计,近三个年度中国棉花消费累计萎缩了150-200万吨,其失去的市场份额主要被涤纶短纤与粘胶短纤所占领。2013年,预计在主要纺纱原料中,棉花占比在35%左右,涤短50%左右,粘短10-12%间(2007年在7.2%左右),其他原料占比3-5%。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纺织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年均增长4.5%-5.9%。由于棉花产量难以大幅提高,预计棉花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8%降到2015年的25%左右,而化纤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70%提高到2015年的75%以上。

  在天然纤维供应量增长不足的情况下,未来纺织原料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再生纤维的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化纤和再生纤维比例将逐步加大,纤维消费量的增长主要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这对粘胶短纤消费而言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支撑。

  粘胶短纤是取自棉而优于棉的纤维材料,属于棉花的替代品,其对棉花的替代渗透率逐年越来越高。相对于每年750-900万吨的棉花消费量而言,1%的替代就能够拉动近10万吨的粘胶短纤需求。实际上,2009年以后粘胶短纤在国内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在10%-25%的增长速度,而棉花的消费量反而缓慢下降,这证明实体行业中的替代一直存在。

  粘胶主要相关标的弹性分析

  建议关注粘短相关标的:澳洋科技、南京化纤、三友化工。

  澳洋科技共有24.3万吨权益产能,单位股本拥有最大的粘胶产能,是所有标的中弹性最大的公司。

  三友化工拥有国内最大粘胶产能44万吨,公司短纤产品结构也相当丰富,领先业内同行。其中28万吨的产能用于生产较大宗的洁净高白度和高白细旦纤维,洁净高白度纤维用于医疗卫材,高白细旦用于纺织服装领域;洁净高白度纤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50%。另外16万吨产能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价值更高的阻燃纤维、染色纤维,竹浆粘胶纤维,负离子纤维等差别化、小体量纤维品种,以及公司2012年新改造的3万吨Modal纤维。

  南京化纤自己拥有8万吨短纤,同时公司和世界一流的粘胶纤维企业奥地利兰精纤维合资兰精(南京)公司,南京(兰精)拥有12万吨产能,公司股权占比30%,产品质量一流,领先其他企业,盈利能力强,公司拥有权益产能共11.6万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粘胶纤维  粘胶短纤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