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句空话
生意社4月8日讯 看了中国海关公布的2012年纺织机械进出口相关资料之后,让人感到有喜有忧。喜的是进口纺织机械的数量增加了47.6%,而用汇却减少了21.3%,这说明国内纺织机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进口产品的价值。同时,出口纺织机械产品的数量与创汇值同步增加。而忧的仍然是出口纺织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汇水平偏低。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的数字反映,实际上有许多原因需要研究分析。
进口纺机产品的数量在不断变化,由于国内纺织工业的发展,需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升级。从行业来看,进口化纤机械产品的数量减少了50.5%,而价值却增加了28.2%;针织机械数量减少56.3%,而价值也减少了48.9%;纺织专用基础件的总量增加23.1%,而价值却减少了27.7%;非织造布机械的数量增加195.4%,价值也增加70.1%。产品在数量和价值上的增加,说明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境外纺机产品在工艺技术含量方面的优势。
出口纺机产品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这取决于国内纺机企业技术的进步,新产品的研发和工艺技术含量的提升。与同期相比,织机的出口数量增加41.6%,创汇增加了22.1%;针织机械数量增加4.1%,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出口数量增加28.7%;非织造布机械出口的数量和创汇水平也都有提升。
国内产品挤压了一部分进口市场,这也是用户的最终选择。而出口纺机产品仍然处于以量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创汇价值偏低的现象。
从剑杆、喷水和喷气三种传统无梭织机仅出口数量与价值中粗略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产品价值中的位置。这三种传统无梭织机的出口总量是进口总量的145%,而进口价值则是出口价值的479%,进口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300%。其中,进口剑杆织机的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1260%,喷水织机是出口平均单价的342%,喷气织机是出口平均单价的216%。
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出口应当是我国的优势,可同样是这种现状,在这一类产品中,出口数量是进口数量的370%,而进口单价却是出口平均单价的513%。其中,钢丝针布出口数量是进口的235%,而进口平均单价则是出口的368%。针织用针出口量是进口量的554%,创汇则只是进口的23.2%,进口平均单价又是出口平均单价的201%。
数量的升降是正常的,这与大环境和大趋势有关。出口与进口的差异之多,无疑是国内产品品种的适应性、质量的可靠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原因。这里要探讨的是如何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实现企业和产品的转型升级。而产品、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有具体的内涵和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干出成效。
如何从数量型的增加向质量、技术、经济效益型的提高转变呢?
第一,要从过去的单靠体力劳动、资源消耗型的生产方式转向依靠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上来,做到从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二,在组织技术上进行创新,实现企业团队和资源的优化整合。要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上的基层工作、基本工作方面做些努力。第三,要从产品设计研发向产品技术延伸,制造工艺向过程技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