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遭遇寒冬:店面租金成本8年增超10倍
像魏小姐这样先去商场试穿,记下货号和尺码然后上网淘宝、下单,这样的“网购达人”也被称作“抄码族”。一家商场的营业员告诉记者,碰到这些“抄码”顾客,营业员忙了大半天,对方最终什么也不买,白费口舌、精力不说,还要花力气整理货架,营业员感觉自己是在给网店免费打工。
专家认为,在面对来自自身运营成本不断提升、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内忧同时,电商等外部业态对传统百货的冲击与挑战也更为加剧和显现化,一些传统商店被迫沦落为人们只看不买的“试衣间”。
实际上,2012年双十一的网购狂潮,双十一当天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人民币。IBMG国际商业管理集团董事长总裁李生表示,“这个数字相当于2011年国美销售额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王府井去年整年的销售额,相当于2011年麦当劳中国旗下1400家门店合计销售额的2.36倍。而根据天猫的数据,今年参加双十一的商家将达到1万家,是去年的5倍。今天我们面对的网购实际是真正的波涛汹涌而来。”
近日,当当网上商城展开今年首场大规模服装专场促销。销售统计显示,短短两天创下50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对比之下,一家2万平方米的中型传统百货商场今年春节店庆期间的单日销售额也不过700多万元。700多万元单日销售额,意味着当时是个什么样的实体店客流呢?“我们的店门基本关不上,鞋区的试鞋座位上几乎坐满了人。”商场老总告诉记者。
对策
北京百货业今后拼“买手”
面对整体消费环境的不振,面对“内忧外患”的两边夹击,传统百货的出路何在?尽管很多业界分析师对今年的消费增长仍不甚乐观,但是传统百货仍在积极进行多种尝试。
京城商场试水手机“微店”
京城西部的甘家口大厦,今年就首次试水移动营销新手段,成为京城第一批率先“微店”的商场之一。
据介绍,所谓“微店”,就是顾客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软件,实现在手机上“逛店”。“可以挑款式,看价格,还可以查询和关注喜欢品牌的活动信息。对顾客来说,用手指头逛街很轻松,对商场来说,我们的营销渠道从传统的报纸广告、海报延伸到了顾客手机上,既环保经济,又便捷精准。”甘家口大厦总经理韩建国表示。
在新的购物体验形式之外,一些传统百货业还在积极探索特色经营的道路。安贞华联店总经理宋秀英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安贞华联已逐步着手将化妆、黄金、珠宝的知名品牌与餐饮品牌作为优势品类进行加强。“这些品类是网络购物无法替代的,在细节化服务方面尤其能体现传统门店的优势。”
引入“买手自营”模式控制成本
除了增加一些新的营销手段,目前北京的传统百货也在从经营模式上寻求突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在华联、新世界等商场,已在进行小规模的“买手自营”尝试。
所谓的“买手自营”模式,是指商场店家的买手一次性批量购进产品,进行自主销售,商场在成本和销售价格方面享有更多自主权和利润空间。以往,国内的百货商场采用的基本都是传统的“联营倒扣”经营模式。所谓“联营倒扣”,简单讲就是百货卖场引入品牌供应商进店,从品牌供应商的流水中抽取“扣点”作为佣金的盈利方式。有专家表示,传统百货的利润下行,从表面看是成本日益高企挤压了利润空间,而从本质上看,“联营倒扣”的传统百货经营模式,则是造成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根源所在。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表示,“联营倒扣”目前仍是国内百货业最主流的经营模式,刚开始这个模式可以很好进入市场,只需要引入品牌进来进行管理,库存很小,盈利很稳定,但现在租金、人工等成本上涨,利润空间无疑就下降了。相比之下,在西方更为主流的是买手自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而且如果商场有好的“买手”,时尚触觉敏锐,能及时引进一些“潮牌”,就会对商场的人气和口碑有很大益处。
贵友撤离方庄准备南城开新店
贵友前任总经理韩永光告诉记者,未来规模化是传统百货的方向之一,对于贵友来说,继续增开分店也是战略性的选择。据透露,在撤离方庄之后,贵友大厦已在积极选址,加速对新店的开发速度。未来的新店有可能还是在南部,与原有的三家店面构成东、西、南、北的区域呼应,新店规模有可能在8万平方米以上。
申正远认为,传统百货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两大趋势,一是向购物中心升级转变,或者是成为超级综合体里的店中店,购物中心里的百货店;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特色化或者高端化发展,切分细分市场,真正贴近购物者的消费需求。
无论如何,中国零售业进入了慢增长时代,中国零售业进入了拐点的时刻,内忧外患之下,传统百货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