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普咨询:本土运动服装品牌陷入尴尬困境
生意社4月26日讯 2000年前后,中国申奥的举动使得“运动风”刮遍全国,特别是申奥成功之后,体育用品市场可用“火爆”来形容,运动服装品牌与传统服装品牌一同经历了“黄金十年”。此间行业销售额一直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疯狂扩张”之后,体育服饰品牌迎来了利润“寒冬”。据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9月30日,匹克体育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为6739个,与2011年末相比减少了1067个。而李宁集团在2012年上半年关闭了1200家低效门店,关店比例高达15%。尚普咨询轻工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整体宏观经济疲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体育用品企业营销额均有下沉,服装行业整体不振,但这都是外因。
体育品牌企业之前的主要竞争来自于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但是最近休闲品牌服饰的回归,使得市场份额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竞争的白热化导致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加了隐形的福利。但实际上,在中国休闲服装品牌大量出现之前,本土的运动服装在一定程度上是承担着部分休闲服饰的功能的,而现在休闲服装的回归,则开始蚕食运动品牌服装市场。
时至今日,经过市场沉淀,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等成为占据整个行业市场95%以上份额的几个品牌。分析这些不同企业的产品便会发现,其设计和定位相似度极高。在营销手段上也更是出奇的雷同,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以名人冠名做广告作为营销策略。这种轻研发、重营销的本末倒置使得运动品牌整体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为了追求规模效应,盲目扩大门店,扩大产能,企业以追求店铺数量和订单增长为目标经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的高库存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的最大问题,使得整个行业陷于低利润的尴尬困局。因此解决库存问题是目前运动品牌的当务之急。而行业何时能重新迎来黄金时期,2013年或许是最关键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