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绿色衣服”远离毒素侵害
生意社5月6日讯 衣服我们每天都要穿,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每天都要接触的衣服面料当中很可能会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专家表示,这种有毒的服装对人体的伤害不亚于有毒食品,还可能致癌。那么,什么样的服装是绿色安全服装?怎么样才能够避免上面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侵害呢?消费者又该如何穿出安全呢?
毒从何处来?
服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机会很多,例如棉、麻等服装原料,在种植过程中有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此外,纺织原料在储存时,要使用防腐剂、防霉剂、防蛀剂,此类化学物质残留在服装上,会导致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症,甚至诱发癌症。在织布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催化剂、去污剂、增白萤光剂等化学物质,使面料污染难以避免,而印染环节的污染最为严重。色彩斑斓的面料,固然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观追求,但印染中使用的偶氮染料能诱发癌变,甲醛、卤化物载体、重金属也成了健康杀手。客观地说,服装污染与室内装修污染不能同日而语,但由于其与人体直接接触,日积月累其危害也不可小视。
生产一件服装需要经过纺织、裁剪、漂染、包装等诸多步骤,那么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把关往往会让毒素(危害性元素)有机可乘进入服装,从而危害我们的身体。
二甲基甲酰胺是化纤布料纺丝过程中的有机溶剂,对人的皮肤、眼睛和粘膜刺激较大,皮肤接触会有麻木灼痛感,有些人还会出现皮肤发红、皮疹、干燥等。
过敏症状;吸入体内会引发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伤及胃肠道,引起消化道出血;还容易损伤肝脏,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差,有可能出现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等情况。
成染过程中应警惕甲醛,即福尔马林,主要用于染色助剂以及提高服装防皱防缩效果的树脂整理剂。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穿着过程中会逐渐释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和皮肤的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甲醛能引发过敏症,还可诱发癌症。
芳香胺化合物,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指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即人们常说的“禁用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有很多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都是偶氮染料。偶氮染料具有很广的色谱范围,包括红、橙、黄、蓝、紫、黑等,色种齐全,色光良好,并有一定的牢度。因此广泛应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中,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着色。对于纺织品安全方面的指标,可分解芳香胺的毒性和致癌性远强于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制成衣服后,不但不溶于水,而且无色无味,从纺织品外观上无法分辨,只有通过技术检验才能发现,而且无法消除。这种染料在与人体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其有害成分被皮肤吸收,在特殊条件下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经过活化作用而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恶性肿瘤物质,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恶性疾病。
漂洗过程中应警惕直链烷基碘酸盐。有些衣料用合成洗涤剂漂洗,其中所含的酒精、硫酸和直链烷基碘酸盐等化学成分,可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如果漂洗不干净、不彻底,长时间穿着还会引起妇女不孕症。
包装防腐过程中应警惕萘。有些毛料或丝织服装为防虫蛀,常进行萘处理,萘易于挥发,很容易被黏膜、皮肤和皮下组织吸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羽绒服装中细小的羽绒纤维与人体皮肤接触或被吸入呼吸道后,可成为一种致敏源,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渗透性强,血清蛋白与水分渗出或大量进入皮内组织,使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皮疹、风团、瘙痒等反应。
如何选购“绿色衣物”?
1、一般来说,浅色服装比深色的更环保。因为浅色服装的面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机会较少,特别是贴身的内衣。从健康角度来说,更应该选用浅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