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强镇十年进退录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2011年西樵纺织产业工业产值达到115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税收2.63亿元,增长9.8%。在这一年的6月,西樵纺织产业示范基地,正式挂牌成为省循环经济工业园,此前历经环境危机、整治风暴、转型升级等数年间的努力终得承认。
从2007年开始环境整治的震泽,也在不断把工业升级之梦转化为现实。同样就是在震泽众多化工污染得到控制的2007年底,震泽镇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蚕丝被之乡”称号。次年,苏州市决定在震泽镇开展蚕丝被产业集聚区标准化试点工作。至此,富有当地特色的蚕丝被产业,逐渐确立了在震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亚麻绢纺成为当地纺织业的两个拳头。
据了解,与蚕丝被产业相比,震泽的亚麻产业更早出现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2009年,位于震泽的新申集团亚麻布产量已在全国排名第一。而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这些企业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就是海外市场的巨大动荡,而此前出口几乎占据一些企业销量的100%。因此开拓内销成为其维持生存发展的必要选择。令当地感到幸运的是,较大的企业规模、齐全的产品门类以及研发能力,让不少企业闯过了这一关。当地媒体2009年报道,震泽一家龙头企业开发广东市场不到半年,销售量已占总销量的30%。
而前述的新申集团则在盛产亚麻的白俄罗斯建立了原料生产企业,并与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开展合作,以期实现原料从进口麻向国产麻转变。大举开辟内销后的震泽亚麻产业大放生机。以2010年为例,当地政府工作报告称,该年蚕丝被、亚麻等特色产业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
去年底,震泽和西樵在中国纺织业某权威媒体评选出的“十大产业集群”榜单上相遇。上榜理由中,震泽获得了“注重品牌效应和科技研发,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等评价。而西樵被评价为“经过近几年的技改,西樵纺织力推西樵面料这一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的包装带动纺织行业发展”。
旅游业再次出发指向新蓝海
与西樵一致,纺织不是震泽唯一的支柱产业,当地的光电缆和有色金属加工是与纺织服装并列的三大支柱。而近年来,震泽瞄上了旅游产业。
打旅游牌并非震泽的一时空想。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当地不乏旅游底蕴。吴江文化部门资料称,范蠡、张志和、陆龟蒙等许多名人隐居在此,留下了不少古迹遗址。而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旅游并未得到重视。在2005年,整个震泽累计接待游客仅8000人次。
不过,震泽很快意识到自身的旅游潜力正在浪费。2007年,当地提出打造“太湖旅居第一镇”的品牌,提出发展以古镇游、生态游和工业游为主的震泽旅游文化业,并举办首届中国吴江震泽旅游文化节。这一政府主导的旅游节庆,此后影响逐年扩大。两年多之后,逐渐以太湖菜著称的震泽,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太湖美食之乡”和“中国农家菜研发基地”。
相比之下,西樵对旅游业有意识的经营,要比震泽更早,也更早收到经济效益。时间倒回到2004年,在影视热潮带动下,该镇的“黄飞鸿”品牌招来256万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6.09亿元,打破了西樵山旅游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历史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两地在2007年前后“大尺度”地治理污染,也为其旅游业后续发展给出了根本性的保障。但即便是先天资源的旅游业,也需要不断调整,再次出发。为此,震泽、西樵两地先后对旅游业做出了一系列的全新布局,而2010年是一条隐约的分界线。
动作较大的是西樵,这一年南海区决定以西樵为核心打造“文翰樵山”,整合以西樵山为核心的西部镇街文化旅游资源,并以巨资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性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项目和交通商业配套。此外,投资超60亿元建设的西岸旅游产业园也正式动工建设。显然,西樵对旅游业不惜重金的投入,是瞄准了一个新的蓝海。
同一年,震泽以世博会为切入点进行市场营销,江苏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亮相,借势打响了区域品牌。越发感受到甜头的震泽,在此后对旅游业兴趣更加浓烈。去年底当地传出消息称,将建设蚕丝文化产业园,振兴丝绸文化旅游业。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震泽召开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动员大会,提出将震泽打造成一个“独具江南蚕丝文化特质的创意休闲古镇”。
就在震泽这场会议召开后不久,千里之外的西樵山举办“观音开库”庆典,吸引了约10万游客。此时,距离西樵成功创建5A级景区,不到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