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先进产能投产加速转型升级
近期行业内大型化纤企业密集投产的现象引发了上下游的关注。原因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化纤行业开始明显出现的结构性过剩与阶段性失衡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面对行业如此大的投产热情,该如何理解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批投产项目与之前不同,都是差异化产品,是先进产能。企业之所以现在投产,一是行业发展周期性所致,二是市场加大了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三是企业为抢占先机,先行投产,赢得市场。
目前随着化纤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对于产品由“来者不拒”到“精挑细选”,市场对于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上大项目就能靠规模赢利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行业自身也从机会时代进入经营时代。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已经成为企业的必修功课。密集投产的背后,行业面貌与企业思路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需求上涨释放投产热情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的专家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大型化纤企业投产差别化和功能型产品的积极性得到了释放。
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近日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项目开工奠基。记者了解到,产业园将分期建设年产24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新型纤维和智能化、超仿真功能聚酯新材料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500亿元。
荣盛集团董事长李水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盛元差别化纤维项目即将全面投产,该项目将成为荣盛集团实现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部署。这个项目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设备上,引进了四套目前国内唯一的自动化纺丝流水线设备,实现了从卷绕落纱到检验、包装、仓储的自动化功能,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而在工艺上,盛元项目目前已投产的生产线,成功量产了异型截面丝、超细旦丝等高规格化纤产品。
此外,桐昆股份公司长兴恒腾差年产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主装置于今年1月一次性试车成功;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聚酯中心年产20万吨聚酯专用料项目一次投料成功;海南逸盛5月投产100万吨聚酯新产能……有资料显示,2013~2014年期间,我国至少有400万吨大装置聚酯系列产品项目将逐步投产。
技术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多个场合说过,之前我们的化纤研发跟着发达国家走,他们研发成功并经过市场检验后,我们的产品才随后赶上。而现在,我国成为世界化纤第一大国,已经成为世界化纤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外企业即使有能力研发,也会限于市场规模的窄小而缺乏积极性,化纤研发创新的重任已经肩负在了我国化纤行业的身上。针对市场需求,主动创新升级技术,加大研发力度是我国化纤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专家指出,化纤领域的许多新技术经过多年研发与积累已经成熟,特别是熔体直接纺关键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新一轮的产品开发。而且,企业往往在行情低谷时加大技改投入。
作为世界化纤第一大国,我国的相关机构早就认识到了科技与创新的重要,很早就开启了自立研发的道路。以涤纶改性项目为例,由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技术项目——“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在2011年8月启动时,作为参与者之一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已经积累了3~4年的同类产品的研发经验。纺科院研究开发中心深加工研究室主任潘菊芳说,当时研发的初衷就是想针对我国巨大的聚酯产能,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提高聚酯行业的竞争力。
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也早有先行者。盛虹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细纤维生产基地、最大的差别化聚酯纤维生产商之一,近几年来在化纤创新事业中投入了巨大精力。董事长缪汉根表示,盛虹股份近年来在大型化与高端化方面大做文章,研发的阳涤复合、中空保暖、吸湿快干等系列产品以其多方面的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功能性和高档化服装。缪汉根说,盛虹股份记忆纤维产品整整领先国际一代。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日前因成功开发竹浆莫代尔生产工艺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公司副总经理姚志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两个工厂发展思路不同,新厂提高单线产能,降低成本;老厂丰富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两者都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姚志高说,竹浆莫代尔粘胶纤维的定位是竹纤维的升级,是莫代尔纤维的差异品种。产品定位高端,与奥地利兰精同类别产品价格持平。这一新品的面世也充分体现出技术研发的市场价值。
“两个带动”加快升级速度
我国化纤行业多为民营企业,追求利润的动力大。产能扩张追求规模效益是很多企业的选择。大型化纤企业投入市场的产能大多是2005年以后扩张的,设备选型先进,技术领先,目前正处于装置、规模利润回报期。在这波行情低谷到来之前,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意识并不强。一批中小企业敏锐抓住了市场的动向与需求,依靠创新与研发,在功能性与差异化方面做出了成绩。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整个纺织行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海德福伦的咖啡炭纤维等新型纤维品种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像德福伦这样的“专、小、精、特”企业正是凭借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目前,越来越多的化纤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市场振荡中认识到,同质化现象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业内人士指出,欧债危机引发的出口疲软使转型升级的发展潮流更加深入人心。